“十四年抗战”:中国抗战新史观的重要论断

“十四年抗战”:中国抗战新史观的重要论断

——写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7周年之际

2018年,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87周年,时值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在中国抗战史上,《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所著的一篇用以指导全国人民抗战的纲领性文件,其中饱含着丰富的科学理念和哲学基础。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则同样彰显和体现了《论持久战》中的重要原理和科学方法。

500786482_wx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时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认为,这些错误观点没有从马克思主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来全面认识中日战争的现实状况,更没有客观分析中日战争的突出问题。而“八年抗战”的提法主要是国民党政府为了抹平自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主义”给自身带来的不利舆论影响与合法性统治危机,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但这种不顾历史现实境遇和只关注自身利好的作风是典型的唯心论,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和遮盖,是不具有历史正当性的。按照质量互变规律的陈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质变是一个过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确定并非一朝即成,它有着自身的历史过程性,它的提出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是在历史发展中一次次被证实和确认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十四年抗战”概念,以及“中国抗战始于九一八”的观点,也逐渐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中得到深刻体现。早在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这就同时明确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并将“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以及“七七”事变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即:“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东北地区抗战的随即爆发,并且由此开始的局部抗战即使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也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战争格局;而“七七”事变的爆发则是中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由先前的局部侵华愈演愈烈为全面侵华,与此相对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由先前的局部抗战转变和升级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这一版的课程规定中,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要“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016年9月28日,教育部也曾就教师教育政协提案暨“关于尽快将中国十四年抗战史纳入到中、小学教科书的提案”给出明确的答复。当现实生活中的系列周年纪念日和种种纪念仪式活动纷至沓来的时候,“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申、正名以及宣传和普及工作便被日益提上了进程。2017年伊始,教育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对此,“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这就意味着“十四年抗战”的史学概念将通过教科书的文本形式上升为全民族的共同认知,从而成为史学界和教育界进行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基本遵循。而事实上,“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讲话中是有迹可循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一向比较注重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他们既把中国的抗战史置放在世界二战史的时空大格局之中加以考究,又辩证地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阶段性和整体性、过程性和全局性特征。在2015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某一伟大真理,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三个必胜”在客观上支持并鼓舞了秉持正义与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在主观意愿上和实际行动中更加期待能够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作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新的历史性贡献。又比如,在2017年,时值“七七”卢沟桥事变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祭,习近平总书记于这一年的12月13日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这就向世人再一次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正当性与持久性,并通过国家层面的整体回顾与反思揭开了历史迷雾、还原了历史事实、彰显了历史真相。

据文本数据统计,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抗战史前后共发表了8次重要讲话,仅以《人民日报》所刊发的多篇报道性和叙述性文章为例,其中关于中国抗战的时间起点和历时问题就有多番明确的论述。首先,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表明1931年是“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起始时间,而1937年则是“八年全民族抗战”的起始时间。其次,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这就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与反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时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一方面要求要树立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动态的而非片面的、零散的、孤立的、静止的抗战史观,另一方面还要求把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八年的全面抗战之研究辩证统一于“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概念之中。并且,这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首次出现了“14年抗战”的字眼,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紧接着,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最后,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开篇即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这些都不言而喻、旗帜鲜明地道出了中国抗战前后总共历时十四年的重要论断。

总之,历史是已经稳定并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目前流动和变化着的历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历时十四年的抗战精神,勠力同心、艰苦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气、强基固本。为此,我以撕心裂肺的悲怆追忆那段腥风血雨,我以赤子之心的热忱铭记那段苦难岁月,我祈求,我渴望,古老文明而又富有智慧的中华民族能够再一次历史性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胜于欧洲,雄于地球,能够再一次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始终坚信:历史悲剧已成为过去,民族振兴将坚定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918/101807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