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破解“逆全球化”的思想武器

【2018-11】破解“逆全球化”的思想武器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背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新的全球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现象,表明在推动全球治理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不断为建构“新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破解“逆全球化”现象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球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

19世纪中叶,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改造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建构了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的历史起点、动力机制、根本特征、未来趋势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为认识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支撑。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形成动力与全球化的历史起点。尽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于资本主义时代,但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世界历史的观念却早已有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出现是以大工业创造的生产力为前提的。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使以往各个民族、国家的封闭自守状态被打破,而越来越依赖于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交往的普遍发展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世界交往的出现,使交往首次打破民族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各个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可以说,从形成动力来看,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也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与历史互动,全球化是与世界历史同步出现、并内含于其中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本质所在与全球化的动力机制。马克思指出:“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流通空间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资产阶级作为资本的占有者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实现资本无限增殖和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需求,“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于是,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各个民族、国家的人们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掀开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序幕。“资产阶级的时代”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历史性分析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描述而得出的结论。全球化的开始进程与世界历史的开创进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发展都蕴含着使世界融为一体的目标。而且,在全球化的开始进程中,资本也是直接的推动力量,最直接的经济动因也在于资本增值。因此,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事实上,资本的逻辑依然支配着当今的全球化发展。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作用与全球化的根本特征。马克思在考察世界历史时看到了资本的全球化扩张的双重历史作用,一方面拉开了世界历史的序幕,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破坏性的后果,导致了世界各民族、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加剧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不平等。其所造成的结果必然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不可否认,全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的同时,却促成了难以破除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导致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化进程在整体上被附着了一种不公平的色彩。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规律与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绝不是世界历史本身,世界历史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在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指出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提供了物质准备和阶级基础。同时,共产主义社会对异化的消除,其生产、分配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特征决定了其与世界历史的本质是相互吻合的。马克思作出预测,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往的作用下,世界历史必将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全球化既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使各个民族的解放和发展相互影响、彼此推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无产阶级队伍将逐步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从而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和整个人类的解放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