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祝尔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

(二)北京未来的发展思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我认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思路要把握好战略定位、实现“三个协调”、处理好“三大关系”。

1.把握好战略定位

北京未来的发展要牢牢把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强全国政治中心建设。主要是抓好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和首都安全稳定两方面工作。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严格规划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患,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加强文化中心建设。要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精心保护好世界遗产,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强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另一方面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加强世界遗产和文物、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山水格局和城址遗存、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

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那么抓手是什么呢?就是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载体作用,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协同,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突破怀柔科学城。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为依托的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三大功能板块,集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先进交叉研发平台,凝聚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做出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基础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搞活未来科学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企业在京科技资源,重点建设能源、材料等领域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围绕技术创新,以大工程大项目为牵引,实现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以亦庄、顺义为重点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2.实现“三个协调”

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实质就是建设首善之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对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他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更加突出首都发展,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使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更加突出减量集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从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落细落小、多办实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会议强调,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减量发展的问题。可以说北京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减量发展重点体现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严格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同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部分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里左右。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为实现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处理好“三大关系

北京未来的城市建设一定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第一,把握“都”与“城”的关系。北京既是首都,又是一座超大城市,到底哪个该摆在首位?要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紧紧围绕“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努力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要增强首都意识,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到首都的规划建设始终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来开展,首都的发展自觉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来推进。

第二,把握“舍”与“得”的关系。北京目前的功能和人口已经超出了现有资源禀赋的承载能力,已经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所以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舍”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靠创新发展,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也就是说,北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通过舍掉“白菜帮子”,得到“菜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舍”就是减重减负,“舍”也是发展,要在“舍”中求“得”。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腾笼换鸟,为提升首都功能腾出空间,以此确保更高质量的发展。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疏存量,加大禁限力度坚决控增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腾退空间利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留白增绿”力度,加强城市修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第三,把握“一核”与“两翼”的关系。“一核”强调的是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两翼”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围绕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大力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主导产业。河北雄安新区,重点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作为首都这“一核”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它们一方面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另一方面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这样就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为“两翼”的发展布局。“两翼”相互扶持,共同为北京中心城区减轻负担,而北京又能引领带动“两翼”的发展,并提供发展支撑。

当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讲,不仅仅这“两翼”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实际上现在是“2+4+46”平台,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处理好“一核”与“两翼”的关系。2017年8月,蔡奇书记到河北省考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表示,北京将统筹全市优质资源,推进全方位协同合作,集中力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开局起步。一是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交钥匙”项目率先落地。二是推进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布局,在雄安新区设立中关村科技园,促进雄安新区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三是推进综合交通网络直联直通,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交通路网高效顺畅衔接。四是推进疏解承接无缝对接,凡是愿意到雄安新区发展的在京资源,我们都坚决支持,积极做好服务与衔接,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五是推进改革创新联动互促,建立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共享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引导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相关功能、产业事业及人口向雄安有序转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