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就业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想方设法先后解决了回城知青失业问题、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确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顺利推进。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几千万农民工和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从全局高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使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推进就业工作。
(二)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改革
我国是人口大国,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改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为突破口,坚持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搞活企业用工机制,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供求双向选择、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新格局。就业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了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三)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就业靠经济拉动,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西方国家的现实困境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党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促进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宏观政策,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使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新型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改善。
(四)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方略。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改革,逐步放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妥善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近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坚持促进就业,强化政府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促进就业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促进就业的工作大局上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加强立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立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三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并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兜牢民生底线。四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比如对户籍制度逐步改革,让劳动者能够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流动起来。五是党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积极发挥作用、履行职责,有效弥补市场缺陷,推动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
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这些情况不可避免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延续增速基本平稳、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改善、风险总体可控的局面,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进一步显现,能够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我们就有信心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
改革的总趋势。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就业制度为根本目标。
改革的着力点。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就业工作的基本规律、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与时俱进完善就业政策。制定以培育新动能来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不断破除妨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帮扶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脱贫;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着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
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
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统筹兼顾改革中的各种关系,使改革协调可持续地进行。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就业关系;就业与创业的关系;技能与非技能劳动者就业关系;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政府与企业和劳动者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关系;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探索长效机制的关系等。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