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报告人:王昊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博士
简 介: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近五年来,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京津冀“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设计蓝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力争向党中央和京津冀三地人民交上优异的答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王昊教授从分析京津冀的定位和功能入手,详细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思考。
总播放:10379
发布时间:2019-01-21 17:22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这一整体定位可以体现出京津冀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功能。[文稿]

  • 经过近五年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的模式受到挑战;人才竞争形势紧迫;雄安新区建设环境今非昔比。[文稿]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2019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将迎来5周年纪念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从创新京津冀城市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兴城、促进生产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以及尊重市场规律四个方面思考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课题。[文稿]

     

    王昊1

    王昊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博士

    点此观看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题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在这个题目下我们来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京津冀的定位和功能;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一、京津冀的定位和功能

    (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共中央都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及其格局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布局向内地倾斜(1949-1978)(均衡战略)

    这个阶段可以叫作均衡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均衡发展?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我国在技术上、在经济上过于依赖苏联。从国内的条件来看,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大特点:第一是生产力较低,许多产品的产量还不如印度;第二是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这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均衡发展战略。1953-197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区域分布占比,内地平均为56%,沿海平均为38.8%。工业投资的倾斜有力推动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使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均衡的布局得到了明显改善。内地的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农业初级产品等产业都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自给率大大提高,内地形成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军工企业。

    但是,这种向内地倾斜的投资策略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资源浪费巨大,无效投资、低效投资相对比较多;二是沿海的工业基础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阶段:东部先行先试(1978-1998)(非均衡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就吸收了上一阶段偏重内地投资的教训,改革从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开始,通过沿海地区的先富带动内地共富。

    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首先开辟了四个经济特区;紧接着1984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又进一步开放了从北至南的14个沿海港口和城市;1988年又把海南从广东省独立出来,成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一时期是梯度推进和不均衡发展阶段。1978年到1998年这二十年,由于GDP考核机制、东部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和劳动力、面向全世界的开放经济,让东部经济高速增长。1978年—1995年,沿海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吸引外资的85%;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比内地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东部地区的GDP占比从1985年的50%上升到1995年接近60%。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总体上是不均衡的,是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时期。地区差距扩大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从“九五”时期党中央就开始着手解决地区差距扩大的问题。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两个大局”的理论。也就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作非均衡战略或者叫非均衡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四大板块”形成(1998-2012)(均衡战略)

    这个时期我们实行的主要是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战略。1999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开始实施。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6年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样,“四大板块”的区域格局就初步形成了。

    第四阶段:“三大战略”实施(2012至今)(均衡战略)

    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大战略”相继提出。一是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二是2014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三是2014年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