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葛新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发展(3)

(三)“五全要素”

“五全要素”是指人才、科技、资本、制度(政策)、文化,无疑,制度与政策是不同的,都有宏观与微观层面之分,这里主要指宏观层面上的制度与政策。在人类活动中,知识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缺少的除了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外,还有制度(政策)和文化要素,正如“五全要素”突出了人才、制度(政策)、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化体系建设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支撑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的人才、科技、资本、制度(政策)和文化。

(四)城乡协同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我们应从我国城乡差异的实际出发,着力减少差异,提高城乡均衡发展的一体化程度。农村的绿色发展有着较大的空间,大有作为,而城市发展则面临着巨大的排放压力。因此,农村发展比城市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有着巨大的、可能的空间和容量。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局中,城市应对农村的绿色化贡献给予补偿,农村要利用好后发优势,把城市向农村转移的产业发展成低碳、节能减排、环保、生态的绿色产业,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循环。

城市经济发展,一是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城市的经济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反哺城市经济发展,依靠智慧发展区域中心大城市及大城市群;二是需要与国企改革相融合,以激发新时代下新制度的新活力;三是需要与质量、品牌、专利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相融合,尊重创新者,尊重企业家,尊重劳动者,培育创新与工匠精神;四是需要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并与绿色发展相融合,以低碳、节能减排、环保、生态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加强城市经济的市场监管,为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并结合产品与文化要素形成品牌;六是城市在智慧建设中突出智慧的理念,这一理念应更多地体现在绿色化的建设上。

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如期完成三大目标任务;二是大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选择绿色产业,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实现脱贫目标;三是大力推进“三农”融合,提升农村市场经济竞争力;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六是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门槛,加强监管力度,既要坚持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的门槛标准,也要推进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还要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不忘吸取过去城市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所以,农村经济发展更需要我们加大力度,从整体上去保证整个国家、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的平衡。

(五)虚实平衡

鉴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的失衡现象,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通过绿色发展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平衡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系列加严的金融、保险、证券与股市监管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实施,对于解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让虚拟经济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地位都取得了进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也还远远不够。

在绿色发展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平衡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在绿色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优质的中间服务,并加速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我们要严格落实《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促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对第三方服务业进行规范与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今后,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的支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继续加大对金融服务监管,引导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提升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六)排放优先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必然产生排放,但必须是达标的排放。不达标的排放是非法的,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随着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长,排放总量也是增加的,我们需要考虑这个排放总量是否超过处理能力或环境所接受的容量,如果未超量则可以接受这样的经济发展,如果超量了则需要适时降低经济发展总量,从而减少排放。因此,在绿色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考虑经济发展与排放的关系。当发展与排放冲突时,我们应选择排放优先,即减缓发展、控制排放,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规模。

我国虽然在农村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会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与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比城市严重得多。可以说,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是生态环境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污染了,将是全面性的灾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需要把城乡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减量化治理都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依靠技术、制度(政策)与文化的融合,破解瓶颈,全面实现城乡零废弃。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