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评介】从《关键一招》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新著评介】从《关键一招》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另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渐进性,有一种注重实践的求实和试错精神。这就避免了许多国家出现的那种由于急于求成带来的全局性的错误和震荡。渐进的改革方法的背后就是求实求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同任何形式的“震荡疗法”是完全不同的。

微信图片_20190306162403

最近夜以继日地读完了《关键一招》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讨论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书。掩卷之余,思绪涌动:1840年,当我们的民族手持冷兵器,挺着血肉之躯抗击坚船利炮的入侵者时,有几个西方的预言家知道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1949年,当我们的民族在百年战乱的废墟上,光复旧物重拾金瓯站起来时,有几个西方的预言家知道大约7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是如何接近自己的梦想?1978年,当我们的民族在坚持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时,面对世界那么市场化改革失败的例子,有几个人相信中国必将成功?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借着《关键一招》谈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一.当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快马加鞭。100多年,70年,40年……历史在我们身边呼啸,前面是离天三尺三的高峰,身边是翻江倒海的群山,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史诗。在这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里面,我们既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有历史给予我们的千年眼光。我们已经取得的一切让西方吃惊了。西方许多学者和政治家们认为,西方现存的政治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因为按照那些理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必须是一个衰退的中国。是的,这100多年,特别是这70来年的过程中,虽然唱衰中国的西方人不多,但是唱衰中国却是统治西方意识形态的主流理论的必然结论。

如何总结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如何对它做出理论的总结?这个任务显然落在了中国人自己的身上,显然只有中国人能够承担。它是历史给中国人做出理论创新的机会。

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共同记忆。几千来,我们中国人恰好有喜爱记录历史和总结历史的传统。在秦汉以前,现存的历史典籍有《尚书》和《左传》。前者是天子和王公大臣们活动对话的记录、文告或昭告等等。相当于今天的文件公报的档案。《左传》是编年史,那年哪月发生了什么,类似于每日新闻?等等。这些典籍本身并没有为我们勾画出时代的逻辑和历史的线索。比如,如果《尚书》这份档案中记录了某王某时讲了一句什么话。但是,并没有提供讲话的语义环境,后来的读者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左传》记录每一天发生的大事,而时代的主题则往往隐没在这些堆积起来的细节中。更重要的是,这些依靠档案和新闻堆积起来的庞杂细节很难成为一个民族代代传诵的共同记忆,也很难找出其中隐藏的兴衰的道理。到了秦汉时期的汉武帝朝,大一统的国家民族空前的强势。这个强大的王朝和民族,呼唤着共同的记忆,为大一统的王朝奠定共同的历史记忆的基石。于是司马迁横空出世。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传统。从此,历史不仅仅记录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究“天人之道”,探兴亡的原因;从此,历史不再是细节的堆积,贯穿细节的是历史的主线。《史记》的体例不仅为后世史家提供了样板,更重要的是《史记》叙述的历史为我们的民族提供了第一个共同的大一统的历史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大一统传统在某种程度是建立在这种历史记忆上的。

有着这样一种历史传统的我们,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总结当代历史的责任,一种自发的,出自内心的,为家国情怀所推动的责任。我们不仅有责任来总结我们成功的历史,而且有责任把它塑造成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成为我们共同记忆中的不朽的一章。《关键一招》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为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推动的,总结历史的书。

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能体会到杨万东、张建君、程冠军三位作者真诚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