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怀念故人 听听这些文化名人最后的“声音”

清明节怀念故人 听听这些文化名人最后的“声音”

伴随着春风,清明节将如约而至。这一天,人们纷纷回归故土,祭奠先祖与亲友,表达对故人深深的思念。此时,翻看故人生前留下的一封家书、一段诗文,会倍感珍惜。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们作答“死亡”这道命题时,曾留下怎样的人生感悟?请随小编一起来听听这些文化名人最后的“声音”。

鲁迅

1881年-1936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

鲁迅先生生前论敌如云,遭受四面围攻,却愈斗愈勇,毫不手软,痛打“落水狗”,威风凛凛,剿灭“夏三虫”,势如破竹。临终时他还意犹未尽,留下遗言:“一个也不宽恕。”颇有来生再战的意思。

钱钟书

1910年-1998年,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钱钟书

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他对死亡的态度。钱钟书的遗嘱中所体现的,正是他自己对人、对事的那一份清淡简约。他在生命结束时又当了一回智者,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杨绛

1911年-2016年,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我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杨绛

著名作家杨绛在生前交代过自己的身后事,她选择了和丈夫钱钟书一样“不设灵堂,不留骨灰”。杨绛先生对生死的豁达从容如同她的作品一般,沉定简洁,雍容优雅。

杨绛曾在自己百岁寿辰时感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随时准备回家。”

沈从文

1902年-1988年,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沈从文

沈从文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回答道:“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沈从文的墓碑上写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碑背面是张允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后一字组成了“从文让人”是他一生的写照。巴金在沈从文死后曾说:没有哭泣,没有呼唤,也没有噪音惊醒他,人们就这样平静地跟他告别,他就这样坦然地远去。

柳亚子

1887年-1958年,中国现代诗人、文学研究家

我此次自宁返沪,据华东局高署长报告,途中有人窥伺。自问衰朽,蒋匪帮不应重视;或者彼为反噬之计,图破坏民主党派合作,且将血口喷人,混淆海内外视听耳!为此声明,柳亚子不论在何时何地,有何意外,决为蒋匪帮毒手。我死以后,立刻将此遗嘱在报纸上公开宣布为要!

我死后裸体火葬,一切迷信浪费,绝对禁止;于公墓买一穴地,埋葬骨灰,立碑曰“诗人柳亚子之墓”足矣!(地点能在鲁迅先生附近,最佳, 我生平极服膺鲁迅先生也。)如不遵照,以非我血裔论!

——柳亚子

柳亚子一生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奔波奋斗,革命一生,至死不渝。身陷囹圄,他依然以“文学斗士”的武器战斗,用笔墨和纸奋写革命激情,鼓励推翻反动的不合时宜的政权,赢得人民的民主。在困境中他特立独行的遗嘱,在今天,依然真切地展现了这位爱国诗人的气质、个性和宁折不弯的风范。

谭嗣同

1865年-1898年,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气壮山河的绝笔:“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心支持政府变革中国体制,使中国由弱变强,但守旧势力的强大让他有心无力。谭嗣同反对愚忠,他不是为变法失败而死,更不是为满清光绪而死,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