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2)

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2)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远海训练突破岛链、大洋砺剑,逐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变,实现了海军战斗力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力量。

列强来自海上

有数据显示:仅从1840—1940年的100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达479次,其中较大规模有84次,舰艇达1860多艘,兵力达47万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曾屡遭外敌蹂躏。外敌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1511年,觊觎马六甲已久的葡萄牙,终于将其攻下。丢掉了马六甲,使南中国海的大门洞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进行疯狂的掠夺。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除了一再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外,再也没有任何好办法了,大明早已失去了驰救马六甲的能力。

葡萄牙拥有了马六甲,让葡萄牙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开启了最“灿烂”的海上帝国历史。在一个多世纪里,依靠其海上霸权,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1512年,葡人收买了5个中国船主,开始制定登陆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叫澳门的小渔镇,直到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才归还。1641年,马六甲“易主”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继而占领了台湾岛。

实际上,康熙皇帝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放海岸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南洋生活和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就引起了清廷的恐慌,担心汉人会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在海上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于是,1716年(康熙56年),清政府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1824年,英国又正式“掌控”马六甲海峡,从此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一度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于敲开了清廷的大门,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支持下,英军首领额尔金不仅下令烧毁圆明园及其附属建筑,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还下令允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造成北京皇城和官府大量文物的失窃和损毁,中国文化遭受了空前浩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更是人类文明史的大劫难。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激战。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镇远舰跟随发炮,紧接着各舰一齐开炮轰击。3分钟后,日军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火炮一齐怒放。日军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二舰击毁。旗舰定远号中弹,水师提督丁汝昌受伤,望台和信号索具被毁,信旗无法发出,舰队失去指挥和联络。致远舰全速撞向吉野时,被鱼雷击沉。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时中弹起火,后被鱼雷击中沉没。贪生怕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逃跑了。只有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损失惨重的北洋水师,“避战保船”退守旅顺、威海基地,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占山东半岛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1895年2月,刘公岛外,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封锁了出海口,北洋舰队危在旦夕。残存的大部分舰艇失去了航行能力,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书,已送达丁汝昌手里,他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交战不到一小时,北洋舰队的1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鱼雷艇管带王平等人密谋的逃跑),日军以为向其发起进攻,旗舰立即发出防备信号,舰队迅速向外海退去。岂料,这些鱼雷艇沿着海岸向西全速驶去。日军这才明白:他们逃跑了。于是下令追击,多数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的第4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也彻底破产了。

北洋水师惨败固然与清政府在国力衰微之下不思进取,北洋水师武器装备破旧、弹药补给不足相关,但人的因素——部分官兵畏敌惧战,缺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血性,绝不可小觑。交战开始,济远号和广甲号就临阵脱逃了。决战刘公岛时,不但是兵无战心,士无斗志,乘机溃逃,老百姓也慌了,几千名岛民到提督衙门去找丁汝昌,哀求说“你让我们逃跑算了”,军民皆无心抗敌了,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对于《马关条约》,至今仍有不明真相的台湾同胞心存抱怨,认为祖国母亲偏心眼儿,同样的儿女,为什么当年要回辽东,而放弃台澎?我们当殖民地,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出于自身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名,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爆发日俄战争的原因。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侵略野心,先是强行占领了琉球群岛;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欲望更强烈,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大国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海军紧握治海权。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深刻印证这样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海洋主权和海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我军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正由“浅蓝海军”迈向“深蓝海军”。

作为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远远不止陆地,同样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万顷波涛。毛泽东同志对海军建设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战略方针,也亲力亲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其炽热的海洋情怀和对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600余人起义,驾驶1艘军舰、3艘汽船加入八路军,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随后,毛泽东同志指示叶剑英同志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目前形势和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