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金沙江流域生态这个源头

保护好金沙江流域生态这个源头

核心阅读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最集中,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的可持续性最具影响的地区。因此,抓源头治理对于区域发展及全流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区域和源头,它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从香格里拉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进入云南,流经横断山区、滇中高原、滇东北乌蒙山区,向东而去。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金沙江清澈碧蓝,犹如一条蓝色的绸带,飘舞在川滇交界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展现出一幅美丽画卷。

共识大源头区位。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脉,拥有重要的源头区位和作用。这一地区我国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地区,也是我国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金沙江中段、下段多流经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交界、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北岸流域多在四川省境内,南岸流域多在西藏自治区的东部昌都市,及云南省境内,至四川省宜宾市止,流域受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影响,海拔高差大,高山河谷切割相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金沙江全长3481公里,占长江总长的54.9%;流域面积50.2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7%;年平均流量4750立方米/秒,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高原特色农作、草食性畜牧业、淡水渔业、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高山林区及其主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其“三江并流”核心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世界花园”等美誉。

共担大保护重任。金沙江流域又是我国西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的欠发达地区,所流经的藏区、凉山地区和乌蒙山区都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特点,一方面,河谷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及其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相交织等特点。而这些地区对农业依存度较高,农业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效益和效率较低,随着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交通建设、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旅游业等发展,甚至不同程度的过度开发,部分地区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以云南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为例,全市大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7%,大于25度的坡耕地面积高达22.77%,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330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41%,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4694万吨,每年向金沙江输入的泥沙是2060万吨,成为目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共树大保护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充分认识金沙江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源头地位和作用,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筑牢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保障下游长江绿色经济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实行优先保护、源头保护,杜绝“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意识和发展模式;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树立大保护、大发展、大农业的思想,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创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模式,积极探索环境友好型经营途径;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与引领,保护和发展都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探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生态产品生产、消费,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长江绿色经济带建设和全国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共建大保护格局。一是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机制。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等项目实施,结合区域内各省区生态环境保护实际,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治理,形成高效工作机制,抓好“防范污染”“高原湖泊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等行动计划,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面强化对金沙江流域、高原湖泊、主要水源地区、重点湿地等地区的保护。二是加强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大对水土流失地区、石漠化地区、荒漠化地区、矿区、坡耕地等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生产能力,增加生态产品产出,以增殖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一方面要注重传统产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水电、矿产等资源直接相关产业的生态化提升,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主线进行优选产业和促进产业集聚,减少面源污染,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绿色、生态、环保、安全重构和创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方式。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旅游、文化产业、休闲养老产业等有机捆绑在一起,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高效监管监督机制,发挥广大农村农民主体作用,生态产品新兴产业创建和经营,通过新兴产业发展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产业化经营提供内在生力,把生态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保护机制。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规范不同渠道的补助标准。加大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支持区域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装备改造和设施建设等,加大下游对上游的补偿力度。五是建议国家设立生态保护特区。把金沙江流域地区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特区进行试点,在划定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将上面提到的相关政策进行集成和示范,形成区域性、跨行政区域的保护特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