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不能止于“临渊羡鱼”

参观学习不能止于“临渊羡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实工作中,为了借鉴样板典型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模式,不少单位和地方会派出工作人员“远道而来”参观学习。按理说,千辛万苦来到先进典型点“取经”,“学成归来”本该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把宝贵经验转化为“自身财富”,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如此,才能不枉费精心组织参观学习的一番心血。

少数地方和单位参观学习之后往往“没下文”,一旦参观学习行程结束就“翻篇”。比如,有的揣着“看热闹”心理,参观学习进行时瞅啥都“叫好”,禁不住“鼓掌”、“点赞”、拍照“留念”,然结束后回单位汇报“具体好在哪”说不上来,也给不了转化吸收的建议和意见,只是多了个人经历“谈资”;有的怀着“找落差”心态,对参观学习对象的做法深表认同,认为其走在前列是“实力不允许”,但联想到本地之所以落后是“条件不允许”,甚至还未认真思考本地该如何借鉴就觉得“不可能、行不通”。

诸如此类,一段机会难得的参观学习旅程一经结束,仅停留在“他们确实搞得好”类似口头啧啧称赞中,没有转化成推动本地发展的一丝动力和现实行动。《淮南子》有句名言,“临渊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旨在批判那些光有美好愿景而不付出行动的人和现象。不得不说,少数地方和单位光有羡慕先进典型的心、没有付诸实践的行,让参观学习陷入“临渊羡鱼”效应,既浪费了参观学习的时间成本和宝贵资源,也有损党员干部务实实干的队伍形象。

本质上来说,参观学习是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方式方法,归根结底是一种工作、一种任务,其目的在于汲取先进经验、有益尝试、拓展视野,从而为本地本单位向优靠齐、向前进步提供正确选择。让参观学习止于“临渊羡鱼”,无疑是工作上的败笔,甚至是决策上的犯错。

首先,派出单位负责人是否明确了发展规划和学习目标,是否考虑到参观对象与本单位的契合度以及是否有学习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其次,派出参观学习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承担本次学习任务,能否真正具有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先进经验、领悟全新发展模式的能力和本领;再次参观学习后,本单位有没有结合既定计划和学来经验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真正做到“退而结网”等等。这些都是参观学习必然要做出的回答,否则“临渊羡鱼”只有“三分钟热情”,最后必将“不了了之”。

无论如何,参观学习既要有“临渊羡鱼”的激动和欣喜,更要有“退而结网”的干劲和行动。一方面派出单位要制定精准的参观学习计划,对照某项工作特点寻找学习对象,不能“是萝卜是白菜都去学”;另一方面要选拔好参观学习队伍,把觉悟高、本领强、能力优的人派去“取经”,一来避免参观学习沦为“旅游出行”而变形走样,二来确保取到“真经”、能“传经”;此外还要写好参观学习的“下半篇文章”,善于抓住先进典型成功的精髓和核心,克服短板和困难运用到本地实践中去。如此,方能让参观学习成为本地本单位前进的铺路石。(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611/104666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