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展现世界遗产大国的文明担当

不断展现世界遗产大国的文明担当

近日从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好消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分别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刷爆朋友圈,印证了中国在五千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世界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这两处新晋的世界遗产,有力折射了我国文化遗产传承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巨大成就。

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自然遗产昭示了神奇的自然造化同中华民族的和谐依存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文化和遗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供了科学指引。比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再如,“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要研究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性法律,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指导推动,树立了光辉典范。在浙江主持工作时曾两次调研良渚古城遗址,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对河北正定古城保护,提出“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同时,相关顶层设计和规制建设不断加强。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长城保护维修应坚持原状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不断得到完善。

1985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3年来,我国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推动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良渚古城遗址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上对全球的新的可喜贡献,集中代表了我国近年来文化和遗产保护工作的新作为和新成就,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这对于我国,既是荣耀,更意味着责任。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结合起来,推动世界遗产资源融入广泛的社会生活,不断展现文化中国、大美中国的独特魅力,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今日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既是为了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应有担当。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担当,守护自然珍宝,擦亮文化瑰宝,当代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709/1049772.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宣传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