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传播新模式

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传播新模式

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文化的挖掘、修复、传播面临新的变化。快速、直接的“快餐式文化”往往并不能长久。中国文化想要在世界舞台充分呈现,需要乘势而上,充分把握信息时代的新特征、新机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平台经济模式,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下文化传播新方式、新模式、新载体。

借助数字手段对文化精神进行再凝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天,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只需要借助一台普通计算机,就能在数小时内对一部《四库全书》进行一遍带交叉验证的无监督新词发现,将重要词汇和篇章进行关联并构造二模网络,应用网络分析定量地识别出文中关键词句集合及其关联度;能在数分钟内对一部《红楼梦》这样的古白话作品进行比较准确的自动分词,进而借助文本主题模型,对典籍、篇章、概念进行分类。这种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不仅效率高,更能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遗漏,并将不同作品融汇在一起进行交叉分析,提炼出更加完整的文化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计算机借助数学方法直接获得的,符合科学研究可量化、可重复特征,为后续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借助数字技术对代表性文化元素进行再融合。很多传统文创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元素资源为基础,在消费品和旅游市场上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历史悠久,时代文化各有千秋,地域文化差异明显,民族众多,群体文化特色鲜明。还有许多地方的文化还没有走入公众的视野,是文化创意行业的一篇“富矿”。许多代表性文化元素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时代的融合度也有待提升。应用3D扫描、图像识别、网络爬虫等技术,能从实物、图片和文字等来源,为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特定文化建立自身的文化素材,进而提炼出代表性文化元素库,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推动文化融合发展、融合呈现,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别具匠心的文化产品。

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对文化产品“附加值经济”进行再拓展。近年来,反映中国文化的系列节目备受追捧,影响力已经扩大到海外地区。在这些作品兴起的同时,以这些作品为中心形成的周边产品、活动等也紧随其后进入蓬勃发展期,形成了不小的市场浪潮。一些中国原创网络文学作品通过改编网剧、改编电影、开发线下周边等立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群体获得好评。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品的推广,有时具有边际成本趋于零的特征。一方面这使得文化产品可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新的盈利模式。以周边产品、拓展功能、高质量服务、用户互动等为代表的“附加值经济”成为文化产品的盈利的重要渠道之一。信息时代为文化产业的升级与繁荣提供了平台,同时,文化产业的“附加值经济”也有独特的技术需求。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产业“附加值经济”,是需要以一系列技术作为支撑的。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估值是后续商业化的基础,通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等预测方法,通过使用已有文化知识产权要素数据、交易数据、场景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得文化知识产权估值。进而更高效的完成文化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过程。

以信息技术支撑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再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平台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与大数据挖掘技术是孪生兄弟。在平台交易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交易数据进行挖掘,通过用户画像、关联规则挖掘、协同过滤等过程,预测用户的未来需求,主动协调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价值,抢占价值分配优势。在旅游领域、在出行领域、在生活领域、在创新创业领域,各个平台都围绕用户的特定生活主题完善自身的业务模块。在文创产品的设计领域,一些服务商目前在满足用户特性化、差异化需求方面,还没有达到精准识别、个性化服务、差异化供给的阶段。新的技术带来潜在的商业模式变革,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推动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的平台模式,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培育新时代下高质量文化创意产业。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