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兴农报国的最强音

唱响兴农报国的最强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新时代“三农”人才的衡量标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从传统的“劳动+土地”的组合向“劳动+土地+人才+技术+信息”的巨大转型,“三农”工作正处于爬坡迈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等“三农”事业,最需要的就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人才。

兴农报国,要发挥好教育的功能。培养培育“三农”人才,既需要舞台,更需要主角。高等农林教育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培育“三农”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智力载体,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担当着兴农报国的时代责任与使命。近日,全国50多所涉农高校的100多位书记校长和农林专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浙江安吉围绕新时代农林学科建设开展研讨的情况,代表130万农林师生表达了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的决心。这对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积极服务“三农”有一定的启发、引导和示范意义。兴农报国,全国涉农高校的师生必须切实扛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兴农报国,要始终保持不变的初心。一封回信,就是一份嘱托,更是一份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也是全国涉农高校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要始终保持不变的初心,就要以兴农报国为己任,精准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入手,强化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切实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活力。

  兴农报国,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培养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人才,全国涉农高校处于“最前线”,必须冲在“最前沿”,真正扛起兴农报国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但是,各级党委、政府也不是“大后方”,没有“观望台”,必须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通读深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理解实质,领悟真谛,联手联动、同心同向抓好人才培养培育工作,为“三农”人才打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袤舞台,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唱响兴农报国的最强音,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使希望的田野上释放出更多的“人才红利”,真正成为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912/1058711.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