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施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4)

(四)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讲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意,这两个表述中有一点变化,就是“和”字变成了逗号。在党的十九大表述中,逗号前讲的是市场,逗号后讲的是政府,这样就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讲得更加清楚、透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市场要配置资源,其次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其价格与价值不可能完全一致,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由此,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而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2019年8月,央行推出LPR新政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这一改革,其实讲的就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贷款利率“双轨并一轨”的问题。新政策推出后,LPR改为报价行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计算生成。由此可见,LPR新政策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项具体改革举措。

(五)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始终把这一改革置于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权威人士提出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改革,我们前面讲到,这里不再展开。先来看,结构性。结构性涉及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供需结构失衡。比如,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高科技产品的供不应求。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再来看,供给侧。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其中,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如经济刺激政策。而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中长期调控,如“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一个是实体经济结构性的供给失衡,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我们要以“三去一降一补”破解这三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比如,降成本,就是降低企业税费,涉及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的调整。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破、立、降”。“破”,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巩固”,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增强”,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实际上就是增强企业活力。要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就要深化国企改革。要增强民营企业活力,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落脚在改革上。

(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这一战略目标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怎么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换句话说,如何解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问题呢?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明确答案。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换增长动力,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七)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稳中求进,包括“稳”和“进”。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这理清了“稳”和“进”的关系,首先是稳,之后是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中,稳增长是排在第一位的。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为了保持稳增长,在供给侧管理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同时在需求侧管理上,扩大内需。比如,扩大农村市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建设城乡冷链物流等。

坚持底线思维。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们做好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