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这是农业社会人类的美好期望。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其实霜和露水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天气热成为露水,天气冷成为霜。
由于此时菊花盛开,也有人把早霜叫“菊花霜”。菊花傲霜,迎霜盛开,既体现菊花的品质,也预示着人的品格。人要有菊花一样的品质。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此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
二候草木黄落,此时野草枯黄、树叶掉落;
三候蛰虫咸俯,此时蜇虫全躲在洞中不动不食,伏下身来冬眠。
习俗一:吃鸭子
在闽南一带、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 小贴士
鸭肉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习俗二: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 小贴士
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故胆固醇高的人、老人、儿童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习俗三:登高
每逢霜降来临,北方有登高远眺的习俗。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览众山小”。
◎ 小贴士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习俗四: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 小贴士
柿子虽然维生素含量丰富,口感良好,但是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认为,柿子不宜空腹食用,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习俗五:食萝卜
在山东省,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 小贴士
白萝卜营养价值较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代 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诗中写了霜降时节云尽天高、木落雁飞的景象,也写到了豺祭兽的典故。霜降节气离九九重阳节很近,所以诗中特别强调了重阳,包括重阳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
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过后,树叶的绿色退去,有枫树、黄栌树林的地方,漫山遍野都会变成一片红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所以是人们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好时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