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求索未得闲 满腔热情终不悔

一生求索未得闲 满腔热情终不悔

1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一生求索未得闲,满腔热情终不悔。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陈俊武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陈俊武仍奋战在科研前线,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演绎了一位老兵新传的传奇。不仅如此,陈俊武晚年甘当人梯,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训练,为中国石化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要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无私奉献、许党报国,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

大道至简,以奉献书写人生华章;赤子初心,以使命绘就壮美画卷。陈俊武不忘初心、忠党爱国、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是我们追随学习的榜样。

一、长于心、守于志,学习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石油”事业是陈俊武的初心,炼油也是炼“心”。十几岁时,他就立志献身中国石油化工事业,60岁退休后,仍一刻未离开过能源领域,直到90多岁高龄仍在为此奋斗。志行万里,不忘赤子初心。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陈香生说:“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

初心,是我们在起点时许下的梦想,也是我们渴望抵达的目标。出发越久,离起点越远,初心越容易被遗忘。陈俊武之所以能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不仅在于心怀梦想的开始,更在于年复一年的坚持。我们要讲初心、守初心、践初心,让党的初心在内心“生根发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信仰根基,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时刻保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颗赤诚之初心,坚定前行方向。

二、忠于党、忠于国,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陈俊武曾说过:知识分子的最高情怀就是爱党爱人民爱国主义。钱学森毅然回国投身导弹和航天事业,“西迁人”坚持“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黄大年立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志向。陈俊武亦是如此,每次人生的重大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工作需要、科研需要、国家需要,从一开始能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投身到最艰苦的岗位,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报国之志结合起来,为我国石油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陈俊武经常这样说,也严格这样做。70年工作不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他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

70年风霜雨雪,见证了这位老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果戈里曾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忠贞报国的民族情怀,许党许国、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敢于先、勇于新,学习他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精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俊武洞察能源格局发展大势,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陈俊武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下去,继续保持工作状态……”确如其言,鲐背之年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接受单位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央求,减少为每周一、三、五上班,充分展现了勇于攀登、敢于创新的精神。

俗话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发展面临着不少新课题、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观念和思维看待和推动工作,凡事思变,凡事向前看,不断探索新途径,完善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努力做到主动发展、创新发展。于知识技术人才而言,更要秉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创新下去”的信念,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贡献聪明和才智,在开拓创新的事业中追求个人幸福。

四、简于形、淡于名,学习他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品格。东汉张衡《应问》有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陈俊武不移冰雪气质、松梅品格,从不居功自傲,几乎谢绝了所有找上门来的名人辞典与列传及采访。陈俊武曾说,“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陈俊武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在交通费、住宿费上精打细算。然而在培养新人上,却十分大方,他牵头在郑州大学建立院士工作站,每月坚持从洛阳到郑州授课,吃住行自费,却分文不取报酬,还把奖金和积蓄捐给公司幼儿园、优秀民办教师和贫困学生。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鲜活的价值观。新时代的广大共产党员要向老党员陈俊武那般,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找准工作定位,主动融入大局,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无限热爱,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勇挑重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跳出名利的局限,涵养“润物细无声”的精神、“付出不求回报”的胸怀,把不求惊天动地、只愿问心无愧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不为名而去拼,不图利而去闯,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中书写自己的精彩奉献的人生价值。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