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工作要全面落实“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2)

党的宣传工作要全面落实“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2)

走出新路,就是要在推进落实上持续用力、不断创新。既要在内容上体现新的要求,又要在形式上注重探索创新;既要注重向传统品牌注入新鲜元素,又要注重打造务实管用的新载体;既要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又要运用互联网手段扩大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和影响力。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坚持德法同行、德法相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引导各地探索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更好地发挥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要针对公共政策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探索建立公共管理和政策道德含量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要按照“人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建好用好“网上道德讲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网络空间延伸。要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运用“两微一端”传播文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广泛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引导网民多发网络好声音,让美德新风通过网络广为传扬。

第三,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打造行前不止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强调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这就是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探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特别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

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要着力继承红色文化。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解放战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理想、信念、希望、胜利、勤劳、勇敢、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等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激励,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对于培养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要下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长期存在的文化话语权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企图通过“文化霸权主义”等维护旧的世界文化格局。这对我们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说,势在必行。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不断把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从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