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党员教育培训“盲区”

扫除党员教育培训“盲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对流动党员重点开展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规矩等教育培训,引导他们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作用。当前,一部分流动党员难以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常态化的态势尚未真正形成。各级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按照《规划》要求,精准发力,扫除党员教育培训“盲区”。

传好流入和流出“接力棒”。根据中央文件规定,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应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但在实践中,流动党员要融入到流入地党组织并不容易,存在着观念差异、城乡差距、沟通障碍和心理适应等种种问题。流入地党组织难以摸清流入党员底数,也难以实时掌握流入党员动向;有的地方在流入党员教育上不积极,较少向其倾斜教育资源。要探索“双向管理”机制,实现流动党员流动过程中教育管理无缝衔接。流出地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建设异地流动党支部和流动远程教育站点,并充分利用节假日返乡契机开展集中培训,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上课不缺席”;流入地要在接收一个人的同时也接手其教育责任,对流入党员一视同仁、一体待之,探索将本地党员教育场地和资源向流入党员全面开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探索流入地和流出地协调机制,实现党员信息共享和教育责任共担。

确保需求和供给“零偏差”。不少流动党员与党组织长期不联系,导致党组织逐渐摸不准他们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学习渠道、推送的学习内容,往往都是闭门造车,难以与流动党员产生“共鸣”。与此同时,限于教育平台和渠道的开发建设能力,一些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提供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也较单一,多限于通过微信和电话等通讯手段传达上级政策和精神,与流动党员的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要强化对流动党员的需求调查,针对不同人群推送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加强党员教育的形式便捷化和内容吸引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建立流动党员短信平台,积极整合和开发党员教育类手机APP,以适应流动党员群体时间碎片化、学习自主化的特点。要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借助新媒体、自媒体,采取实名认证、积分管理等手段,实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学习进度和状态,打造“永不下课的课堂”。

做到管理和服务“两手硬”。应该说,随着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大发展,一些党组织通过应用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但也应当看到,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过度强调党员义务、相对忽视或回避党员权利,致使流动党员缺乏归属感,难以激发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好的管理需要好的服务,好的服务更能促进管理进步。一方面,要继续严格对流动党员的学习管理,不能因为其群体的特殊性而放宽标准要求,坚持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不因人情而废制度,切实落实对流动党员学习的考评监督。另一方面,更要转变思维理念、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实施流动党员家庭关爱、社区融入行动等,真情关怀、挚情教育,热情服务、严格管理,让流动党员学有内容、做有载体,不让一名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114/1066728.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电话:15966100730  0536-7513670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