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标签化”看文化输出

从“去标签化”看文化输出

近日,视频博主“李子柒”火了,这位拥有2000余万微博粉丝、3000余万抖音粉丝的博主,几乎每篇微博的转发、评论量都近20万次。据悉,国外自媒体平台youtube上,她同样拥有高达700万订阅者,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订阅者数量不相上下。这次她占据微博“榜首”的原因不是因为“上传”了新的视频作品,而是超话“#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经过几日热议,不断爆出附带信息,各大纸媒、网媒纷纷为其“站台”发声。

“文化输出”一词偏中性,指国家主动而有意识地将其传统的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过程。而“标签化”是将人、物定型化或归入一类,而不是视为独特个体。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感知领略文化,也要在阵地管控中趋“利”避“害”,力求去“标签化”、去“刻板印象”“固化思维”。这样,“李子柒”的“去标签化”正是我们需要客观研判的文化传播转型方式,是正面的、必要的文化输出。

 讲好中国故事和文化历史,“田园生活”输出的是一种文化追求。“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悠闲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幽静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静谧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每日奔波于钢筋水泥中,除却市区喧闹繁华,崇尚追求的“诗和远方”情境不过如此。在“朝花柒拾”“萌芽”板块中,故事从山涧鸟鸣、潺潺溪水中娓娓道来,满院随意采摘的瓜果蔬菜,亲手缝制的蜀绣,从文房四宝到执笔写诗,一丝一线、一笔一划,孕育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展现出辛勤劳动能出“黄金叶”的价值观念。中国故事独具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向世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及其价值所在。要做到吸引目光不呆板,领悟精髓有共鸣,需要创作者既要知史懂史,更要有做人处事的能力和智慧,从而利用平台搭建起“桥梁”,说上“体己话”,达到示范引领、模范带动,让群众观念上升为自觉“文化输入”,发挥“磁场效应”。

 传承匠心制造和优良传统,“古色古风”输出的是一种文化实力。“李子柒”的作品多是展现中国农村场景和古风元素,从木质桌椅板凳、石头垒起来的面包窑,到传统刺绣缝制的衣衫,六月的抢收抢种,“操作”娴熟精细,生活干净精致,食物安全原生,色香味俱佳。对于新时代很多“五谷不分”的青年人来讲,这种“接地气”“热腾腾”的“农家乐”正是“别人家的样子”。这位“宝藏女孩”凭借身心兼至的毅力和智慧,还原几分“少年模样”,在诗意生活中还透露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渴求。诚然,各种数据标示着这是成功的文化输出,但更多彰显的是原生“中国风”、“匠心制造”本来的实力,“古色”氤氲才能让观众致知于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道”。视频中的主人公还有年事渐高的奶奶,李子柒为了“婆婆”回归乡村,陪伴左右,其乐融融。忠于家庭,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德”润人心,以“行”促人行,传承好弘扬好这份义务、这种精神,让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

 展现专业能力和多元合力,“日新月异”输出的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国从渔猎、畜牧、农耕,工业化、信息化到新时代智慧化,春秋更迭、历经沧桑,一步一个“脚印”成长发展壮大,而今站上历史舞台,引领时代发展。有人说,“她拍的都是农耕生活,只展现了落后的风貌。”要知道,文化自信不只源于光鲜亮丽、科技赋能的现代风貌,农耕生活何尝不是“大国景象”,切莫用分裂的眼光看待“传统与现代”,我们需要更为立体的感知。要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多元有机的特征,推动自媒体跨越差异,打破“小格局”向正面互鉴、融合,突破创新转变,保持向好趋势。那么,在原则性基础上,把“中国风”文化加上“视觉”元素,市场营销、团队协作、商业运作是给专业能力添点“彩”,何乐为不为。不妨再计算一下视频的“输出效能”,是“认真且真实”支撑着多元合力,无疑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加分项”。正是“对生活的热爱,才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国人也会更加包容自信,跑出“加速度”,开启“新征程”。

源于热爱,赋予情感。“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自媒体社交化后,也让我们在用心品味“中国故事”时,多给予些温度和美好。(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212/107017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