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筛子”找问题 “对靶心”补短板

“过筛子”找问题 “对靶心”补短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贵州省针对所有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再次“过筛子”,全面摸清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消除影响精准脱贫的因素,找准靶心、校准靶向,逐村逐户制定脱贫措施,有效补齐短板,确保所有贫困县如期摘帽出列,确保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拿出“过筛子”的细活聚焦问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顺市对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精准绘制作战体系,优化作战攻略,优化进攻路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深入乡镇、农村、企业、窗口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找准问题。市县两级上下联动,采取交叉督察、明察暗访、定点监测等方式,重新排查出91个全市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贫困村。各帮扶部门(单位)研究专项治理工作1056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问题,到帮扶地调研指导、查找问题2280余人次。

为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威宁自治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对照脱贫标准,通过深入细致走访,全面排查解决突出问题。村级、乡镇(街道)级分类分级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在全面摸清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基础上,贵州省各地各部门结合主题教育,“对准靶心”补齐短板,进行逐个攻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走进独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尧梭花园安置点,青山环抱中一栋栋单元楼笔直矗立,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联通整个社区。下午4时30分,一群放学归来的孩童来到“四点半”学校。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看管的难题,独山县在尧梭花园试点创建了该县第一所“四点半学校”。

抓好义务教育,落实好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不辍学,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建设,保障搬迁家庭孩子有学上,是贵州省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补齐短板的重要课题。据悉,2016年以来,贵州省已配套建设333个教育项目,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学。2020年底前,贵州省还将配建393个教育项目,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政府一般性债券资金等42.78亿元,预计全部完成后将解决“十三五”时期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学共计35万人。

在基本医疗方面,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贵州省各地深入开展远程医疗和巡回医疗服务,严格落实三重医疗保障报销制度,保证每个村都有卫生室和合格村医,避免因病致贫返贫。

红花岗区有着一支由民营医院医生组成的专业医疗队,奔波在乡村和社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健康义诊和医务培训。习水县在200个行政村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政府建标准化卫生室”目标。习水县土城镇红花村56岁的村民曾银春十分感叹地说,“现在好了,政府帮我们修了宽敞明亮的村卫生室,里面设备齐全,随时有充足的药物资源,看病更方便了。”

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黔东南州推动服务阵地前移,扎实补短板强弱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州大力实施危改、三改、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和人畜混居整治等,推进人畜混居和楼上用火整治工作。通过“实地看、逐户访、认真核”等方式,确保农村安全住房保障,群众“居有所安”。在饮水安全上,积极开展巡回排查大检视工作,因村因户综合施策,做到不落一村、不漏一户。目前,该州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29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16266处。

精准掌握动态,有效补齐短板。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正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以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