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法交流

小学语文教法交流

一、语文教学是与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无邪的学生。他.们充满好奇,但缺少持久热情;他们渴求知识,但不愿束缚管制,他们希望进步,但目标不明。在语文教学如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与“识文、断字、明理”这一过程,我的做法是:爱严相济当好孩子王,用心交流做孩子们的朋友。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当我满腔热情走上讲台时,往往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被动、窘迫的场景时有发生,尤其面对顽皮难缠、喜欢起哄、行为乖张的学生,我总会发出空有满腹经纶,报效无门的感慨。于是我按照“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谁触犯都要受到处罚,要么叫家长,要么罚写作业等。高压政策之下,班级纪律确实有了改善,可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师生关系也渐行渐远了,课堂上,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不敢互动;下课时,小心翼翼,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尽情的玩耍;平时偶遇,不敢打招呼,形同路人。这绝不是我想要的师生关系,老师除了让学生们敬畏,更重要还是让学生们敬爱。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及时调整了方式,坚持将自己的耐心、爱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记得在教又一个一年级时,有一个小女孩,胆小爱哭,有一次,别人都在写作业,而她却趴在桌上,不时地偷偷看看我,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我俯下身子轻轻问她怎么回事,她这才哽咽着说:“没本儿了。”当时我就柔声对她说:“在校有任何困难,一定要跟老师说,或跟同学讲,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周围的同学也纷纷拿出自己的本子借给她。从那以后,不管在课堂还是课间,我都把严厉收敛了一些,一枝一叶总关情,渐渐地,学生与我亲密了许多,课余也爱围在我身旁问东问西,那个胆小的女生也加入到其中,有时也插上一两嘴,成绩也不再落后。还有知道我腰疼的学生,还主动给我捶锤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爱他们,他们完全能感受到,并且懂得感恩。平时上课,总会看到讲台上摆放着一些糖果啊、瓜子啊、花生啊,东西虽小,但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们已经将我当成是亲人、朋友了。课上,我再对大家在学习中出现的原则问题做出处理时,他们也能理解认同,受到批评的学生不仅未感到委屈,反而在学习上学得更认真、更起劲儿了。这些年,我始终和学生保持课上是师长,课下是朋友的关系,师生关系其乐融融。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你、亲近你,他才会更喜欢上你的课,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所以带着“爱”对待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也是满满的爱。这种爱,是平时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不是刻意做作,不是哗众取宠,是心的交流,是爱的奉献。

二、语文教学是教会学生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关键也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下面我从打基础、重读写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学习切不可一味求快。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生字掌握不好,阅读写作无从谈起。所以我的要求是课课通,在家听,来校也听。除此以外,我每次批改完作业后,总会及时在本子上记录学生错误率最高的生字词,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想出更好的识记方法。如通过编顺口溜区分形近字。印象最深的是教摘果子的“摘”和商量的“商”字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怎么也分不清这两个字中,下框哪个是“十口”,哪个是“八口”。经过琢磨,我联系字义和字形让孩子们记忆:“全家十口摘果子,七嘴八舌来商量”,八舌即八口。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牢了。更可喜的是,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创造出了很多识记方法,如“自己不出头,已经半出头”。到高年级段,生字学习我几乎全放手了,只是每学完一课听写一遍,并且都是组长查,而我只查改错的本子。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掌握重要,我要求课本上重点要熟读,凡是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格言、诗句等内容,必须能默写。语文课上的阅读是有限的,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阅读量,我引导学生在班上成立图书角,大家踊跃捐书读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为提高阅读效果,我鼓励学生按照“一天一得”方式开展阅读,把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抄写在积累本上,并组织分享班会,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自然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却不能囫囵吞枣。经常听老师课余开玩笑说:“唉,又要写作文了,谁帮我教作文?”或是“莫组长,我上阅读,你专门给学生上作文算了”。可是,阅读写作能分开吗?丁有宽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一”就是“例子”就是“模板”;“三”是“一”的升华,就是“模仿”就是“创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让学生仿照的“例子”,因此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熟悉重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优秀的作文。这就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模仿作文。例如,一年级上册16课《乌鸦喝水》第二段遇困描写:“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仿写:谁有什么?哪里有什么,可是,有什么问题,什么又困难,不能怎么样,怎么办?练习遇困描写。二年级下册第3课《有趣的作业》,第二段“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是场面描写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场面,有什么样的什么,有什么样的什么,还有什么样的什么。我们不可放过。而三年级上册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第二段“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则是很好的解困描写的范例。有了仿写的基本功,第二步就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描写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创造作文了。四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童年趣事》,我创设出春游时的野餐情境并指出描写方法:1、食物丰富——场面描写;2、没有条件——遇困描写;3、大家失望——场面描写;4、想出办法——解困描写。引导学生整合这几课所学的描写方法写出片段:春游野餐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带的食物真多啊!有香喷喷的面包,有新鲜的水果,还有美味的香肠。我们找到一块空地,地方够平坦,可是没有桌椅,又没有桌布,大家没有办法安顿下来,怎么办呢?同学们傻了眼。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有的开始埋怨,一个个愁眉苦脸。还是班长会想办法,没有桌子就把几个书包拼起来;没有椅子,我们就盘坐在地上;没有桌布,就找几个塑料袋来代替。最麻烦的是大家都忘记带筷子,就折来树枝洗干净当筷子使。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还真有点儿在品尝人间美味佳肴的感觉。正是有了读与写的结合和平时循序渐进的铺垫,写好作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去浇灌,就不断有惊喜在等着我们。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