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坚决、最果断、最彻底的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打响了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胜于雄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再一次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正如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所讲的那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优势,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就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实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会提出了不少新概念、新思想、新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新视野、新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和研究。

比如,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治理体系,一个是治理能力,这两个方面有一定区别,同时又不可分割,怎样把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又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仍需认真研究。这个“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化,也不是美国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定型化,等等。

再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过去也讲了不少,但像这次全会讲得这样全面、系统、深刻,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我们可以作更多的国际比较、历史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总结了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全会还进一步强调,“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这里,我主要就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谈几点认识: 一是从世界潮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二是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涵;三是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四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

一、从世界潮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弄清中国制度是怎么形成、怎么发展的。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讲过这样四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世界潮流究竟是什么?100年来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根本的东西没有变。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分析后可以知道,自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经济层面,就是现代化的潮流,另一个就是社会制度层面,就是社会主义潮流。

这两个层面的世界潮流是非常显著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在经济层面,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100多年来都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这个大的潮流始终没有变。

这个现代化潮流包括哪些内容呢?在各个历史时期,各国的认识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我们讲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讲全面现代化,近些年来党中央对现代化这个概念又有了深入认识,总结出来就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种概括是非常科学和完善的。

“现代化”这个思想应当讲最早是马克思提出来的,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征,虽然没有用“现代化”这个词,但是现代化思想已经非常清楚了。马克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从中世纪走过来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阶段通过工业革命,整个人类就进入到了现代化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潮流当中。这个现代化潮流包括哪些内容呢?马克思认为,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整个世界市场化,也就是现在讲的经济全球化。我们今天实际就是在马克思所讲的这个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的,而且又增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增加进来,概括为信息化,这样的概括既符合理论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现实发展的情况。100多年来,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而且很多发展中国家继续这样走下去,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