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拉”并举分类施策保市场主体

“救”“拉”并举分类施策保市场主体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保”任务,“保市场主体”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企业状况有所好转,但其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亟须“救”“拉”并举、分类施策,提升“保市场主体”的实效。

保市场主体的核心在于保中小企业

市场交换、经营活动的参与者都属于市场主体,因而它实际上是包含企业、个人和家庭等在内的广义集合概念。中央提出的“保市场主体”具有特定的涵义,主要是指保企业。由于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保市场主体的核心在于保中小企业,这不仅是保就业、保民生的根本,而且事关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生存困难,是当前经济运转的一个主要症结点。虽然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复工速度较快,截至4月15日,复工率已达84%,4月中下旬以来,部分线下消费开始加快修复,但威胁中小企业倒闭的因素仍存在。一方面,外需和消费需求不足,客户、订单减少,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和营业收入必然减少。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跌破荣枯线。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并且4月收缩幅度大于2月。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即便复工复产之后,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幅度仍较大。某省统计资料显示,52.1%的规下工业企业、62.4%的建筑业企业、54.9%的规下服务业企业低于正常生产水平的50%。另一方面,人工、租金等成本费用继续累积,以及库存资金占用等问题,使企业的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从去年的2%攀升到14.9%。经营收入难以弥补其成本,显然这种状况不能长时间持续。如果经营状况无法改善,其中的部分企业必然倒闭。

从疫情影响的趋势上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短期的冲击逐渐演变为长期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尤其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居民就业和收入变化、欧美等供应链回流和区域化趋势以及全球环境其他变化,都将给中小企业带来长期生存压力。

把握好保中小企业的策略和重点

部分中小企业继续倒闭在所难免,但我们应着力防止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进而对就业、民生和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只要应对策略和措施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个有效的救助政策体系需要符合“快速、有力和精准”的原则。快速,亦即宏观形势的变化很快,政策出台和落地的速度也要快,快速救助可避免事后较高的处理和应对成本,行动越早,成本越低。有力,亦即救助的资金规模以及其他救助政策的力度,必须与我国经济规模、中小企业总体规模相匹配。如果量过小,犹如蜻蜓点水,效果必然不佳。精准,亦即找好政策着力点和救助的对象,应主要定位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但又临时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总体而言,保中小企业需要做好“救”和“拉”两个方面,即“救一部分”和“拉一部分”。

“救一部分”,是指通过减免税费和租金、实施信贷资金紧急救助、畅通产业链等措施,帮扶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防止其资金链断裂,使其能够活下来。在正常运转中,企业的价值可以体现,但一旦倒闭,其价值就会大为缩水,甚至成为“一堆烂摊子”。这需要针对具体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的不同的困境,分类施策,精准救助。

“拉一部分”,则是指通过扩大总需求,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以总需求的扩张产生经济联动效应,增强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将部分中小企业“拉出”困境,使其动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快速实施一系列扩大总需求的宏观政策。当然,并非单纯的“为拉而拉”“为扩而扩”,而应当与补短板结合起来。实际上,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相比,我国还有很大政策实施空间;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保中小企业,应有所侧重。首先,需要保的是外贸制造业中小企业。由于此类企业不仅对我国的就业影响较大,而且对制造业水平、生产力,以及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安全性等产生重大影响。其次,需要保的是影响就业较大的生活服务业,如餐饮业等。

“救”和“拉”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不仅能给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还能产生改变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的效果。

救拉并举、分类施策,提升保市场主体的实效

提升保市场主体的实效,需要按照“快速、有力和精准”的要求,根据中小企业面临的痛点,救拉并举、分类施策,给予中小企业自救的时间和空间。

其一,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分类实施救助措施。例如,对于外贸制造业中小企业,要根据其生产和产品的特点,分类施策,使其运转起来。对于生产终端产品、消费品的外贸制造业中小企业,则要通过扩大新市场需求、实行“外贸转内销”等措施,减轻其压力。但“外贸转内销”存在销售渠道、生产线转向、品牌建设等环节中的难题和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创新销售模式,如拼多多实行的C2M模式,破解其中的难题。对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则要全力使其留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加强市场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合作和协调,采取跨境电子商务等形式扩大打通国际市场,为其争取“订单”和发展空间。

其二,建立信贷救助资金风险共担机制,提升救助的效果和精准度。由政策性银行和部分商业银行联合设立信贷救助资金,财政以贷款损失准备补贴和担保等形式分担银行风险,以企业免息、财政贴息的形式分担企业风险,同时采取有效的甄别机制,降低信贷风险。根据全球疫情及中小企业状况估算,可将救助期限定为2年,这将为它们生存提供宝贵的2年缓冲和恢复期。

其三,统筹安排特别国债、财政赤字和专项债,形成一揽子财政扩张政策组合。特别国债、财政赤字和专项债,需要在宏观逻辑中统筹考虑。从第一季度疫情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特别国债、财政赤字和专项债形成的增量扩张应在3万亿—4万亿为宜。这就意味着要在2019年2.76万亿赤字和2.15万亿专项债基础上,再增加3万亿—4万亿,使三项组合达到7.9万亿—8.9万亿,才能形成有效的总量上的对冲。

其四,依据形势的变化,完善现有的减税降费等宏观政策。适当延长前期出台的一些中小企业减免税费、减免租金等政策。优化消费券,不宜设置过多的消费条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人群,以及城乡低保、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倾斜。

其五,加快政策落地速度,减少时滞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与行动的时间(即政策从酝酿到实施的时间)成正比,宏观政策快速落地,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