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公文能手,必须具备这“五个能力”

要成为公文能手,必须具备这“五个能力”

学好公文、写好材料,是很多体制内朋友的目标。如果这方面刚入手或之前接触不多,想做到这一步,可能会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天,我们推荐的这五种能力是材料写作要重点锤炼提高的,如果你觉得练写作没有更好捷径,可以试着从这开始起跑。

1.记忆力——公文起步的前提

过目不忘、博闻强识是从事文字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大家可以翻翻历史,那些文章大家无不是脑子里预先装了数百篇前人的佳作妙文,才有后来的文思喷涌的。古人从入私塾起,从《三字经》开始,被要求背记的内容何其繁多,以致有的成年后,一些名篇佳句仍是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讲个钱钟书的例子,他被誉为学贯中西、博闻强识的大师,有个段子描述他的学识积累,大致意思是别人听说他看了很多书、知道的很多,假装登门请教,其实是故意考考他。请教的是什么呢,据说是国外很冷门的一个领域,问有哪些可以参考的书籍,然而,钱老很快罗列了一长串的书单,请教者这才不得不叹服,转变成见,相信传言非虚。

大家在写文章时,不知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有时候知道个大概意思,但是让你用很华美的词句来表达呢,又差点火候,不能像一些范文中写得那么流畅。其实,这就是积累不够的缘故。想写出一篇好文,肚子里不储藏个十几篇、几十篇经典佳作,就极可能影响“输出”的效率。

所以,我们提倡,可以试着从背记开始,背记框架、段落、金句都可以,特别是对于缺乏语感、基础较弱的朋友,这是比较快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多读、多看”不能停留在表面,满足于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深入进去记忆掌握。可以买本成语词典、新华字典,遇到不明白的就翻翻,多掌握一些相似、相近的词汇,对于提炼标题也有好处。

2.理解力——公文学习的开始

谈到理解能力,有的朋友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这个太小儿科,其实,理解力不是浅显层次的“看懂”,也不是你以为“明白”就“明白”了。一篇文章,要想真正读懂弄透,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行军打仗讲“兵贵精不贵多”,写文章也一样,你把一篇好文章理解透了,强过读十篇类似内容。

很多人总觉得资料要越多越好、素材要越广越好,这就跟买房子一样,常用得不过尺寸之地,奢求得却不厌其多。实际上,大多数人写文章用不了那么多资料,或者说,给你资料越多,可能对你来说越是负担,怎么取舍经常会左右为难。不如找几篇好素材,深入进去理解它、掌握它,以一篇之效收十篇之功,经济、实惠、省心、给力,何乐而不为?

提高理解公文的能力,我们觉得有三个方面可以把握,一篇文章读过后,第一,能不能看清“骨架”,撰稿人的运笔走向、脉络框架在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画面,读的次数越少、这个画面形成得越快,说明你的理解能力越好。第二,能不能找到“亮点”,要分得清范文的好孬,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文章是立意好、还是结构好、还是句子好,能讲出个一二三、说出个左中右,这就是考察你的理解能力。第三,能不能复述“细节”,对文章的承接、过渡、炼词、修辞等体现质量的方面有没有较好的认识,读完后能不能想得起来,这也非常展现你的认知程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开始大家没必要去苛求,开始可以慢点细点,讲究“慢功出细活”,要像古人那样学会“品”“细细地品”,到了一定阶段后,再求速度求效率。

3.分析力——公文提高的重点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不了问题,材料就很难有深度,就可能是素材的堆砌、文字的重复,所以说,提高分析力,对于公文写作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反映思想观点、见解深度很重要的一环,比如,撰写总结材料的下步打算部分,如果直奔主题提出思路措施,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对于听众来说,还是不够过瘾,因为你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干,很容易给人一头雾水之感。如果你提前加入一点形势分析内容,把下步工作面临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机遇、可能存在哪些挑战,进行适当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下步抓工作的思路措施,可能针对性、指向性会更强一点。

提高文章写作的分析能力,需要学一点辩证法,多一点哲学思维,具体来说,大家要学会给材料排队、归类的方法。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筛选分析,同类的情况放一起,同时进行层次划分,老子是老子、儿子归儿子,不要搞串了,也就是材料人经常说的分好大小辈。另外,要习惯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问题,不管怎么样、遇事分两半,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预测不利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从写作实践看,分析能力通过多练习是可以提高的,大家有时候感到一团乱麻、没有头绪,其实都是分析问题方面存在短板,找不到主次、分不清重点,更别谈拎清下步方向。这方面,仅靠看理论、听讲课还不行,必须练习加思考,既提高大脑条分缕析的能力,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4.归纳力——公文出彩的关键

讲完分析,我们再讲综合。这是公文写作中的重头部分,不会综合,就可能让读者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所谓综合,应该体现为有明确的观点、有特色的论断、有精彩的描述。善于综合,反映最突出的就是提高归纳能力。

同样的事物,有的人虽然也讲出来了,但总感觉不解渴、不过瘾、印象不深,为什么呢?可能就是缺乏深度归纳。比如,你表扬一个人,说这个人好,如果没有归纳,就算讲了一堆事、说了一堆话,可能还是会让人感觉中心不突出。但是,你归纳一下,从不同侧面提炼几个好,效果立竿见影。这就是因为通过提炼归纳,用最简短的观点统住了整体,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

提高归纳能力,重点在于学会对比。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归纳。好是相对于差而言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多是相对于少而言的,归纳出一项工作的特点,要与过去比较、与同类单位同类工作比较、与预期目标比较,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优长、查找不足,才能提炼特点、归纳重点。

当然,归纳能力也考验炼词的功底,想要归纳好需要下苦功夫练习,但总的套路是差不多的,先对比再提炼,不断对比不断提炼,在对比中提炼,不断暴露事物的本质特征。

5.模仿力——公文锤炼的保证

新手锤炼公文,起步靠模仿。

就像小孩学步、说话一样,前期都是靠模仿,这是相同的道理。有的朋友总是感叹自己不是写公文的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认为。据我们所知,很多笔杆子都是后来转行的,所学与所用完全不沾边的也大有人在,这也说明没有谁天生就会写公文,边学边练、靠练促学,是非常正常的。

以前有个朋友写信息,同样的题材(每年什么时段搞什么活动,其实有其内在规律)开始也不会写,后来找了找以往的报纸,梳理了梳理类似的报道,照猫画虎一番下来,居然有模有样,被领导表扬了不说,还上了单位的内刊。在体制内,其实身边有很多类似的范文可以借鉴,但有的朋友却是抱着金娃娃过着苦日子,认为非得有个专班来教学才行,仔细想想,有这个条件更好,如果没有集体培训,完全可以自学自练。挖掘你的资源、用好旧的经典,写好新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模仿与抄袭是两回事,建议大家模仿,绝不是说原封不动照搬照抄,那样既违反纪律也提高不了。模仿重在借鉴思路、借鉴手法、借鉴角度,先看看别人的,再想想自己的,最后综合出新的,这其中需要思维的反复锤炼、角度的不断切换,等到一定阶段了就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了,那时候也就是老笔杆常讲的“跳出套路、超脱套路”了。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