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为“翼”,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好(2)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倒逼传统产业加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我们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大力扶持高技术产业,用于领跑新经济形态和模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好。

二是社会服务业大面积停业。这一点在文旅产业、餐饮服务业表现尤甚。服务业占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的服务业已经开始转型,但工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方兴未艾,数量很少,占据主体的还是传统的文化、旅游、餐饮。特别是餐饮业,有的资金链在疫情期间已经被完全压断。

三是投资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速大大降低。

四是财政收入下降。全国31个省份中,有30个省份2020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出现下降,其中受疫情冲击下降幅度最大的为湖北,同比减少了47.58%。这不仅是改革开放40多年,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也是少有的。此外,还有20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同比跌幅都超过了10%。

五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使复工复产复学压力加大

六是失业率攀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2019年12月的4.9%上升到2020年2月的6.2%,主要原因还是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用工需求有所减少。2020年就业的形势总体还是比较严峻的,要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灵活就业。

2.微观经济层面

一是大量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假如没有政府的救市,可能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很难渡过难关,面临倒闭危险。

二是外向型企业承压巨大。外向型企业有大面积倒闭的可能。

三是用工荒蔓延。人口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到了外地需进行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导致了用工荒,目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个问题已基本上得到缓解。

四是企业负担加重。疫情期间企业停业,社保、工资照发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成本。通常情况下,人工综合成本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占大约1/3,企业承担的房租刚性支出等也占用着资金。资金的利息财务支出也导致了企业成本负担加大,对现金流紧张的小微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总的来讲,不管是从宏观经济层面还是微观经济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依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国内及时复工复产、经济运行恢复正常,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二、中国精准施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的精准施策不仅遏制住了经济大面积下滑的势头,而且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了预演。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第一季度。总得来说,4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从复工复产向复工达产新阶段迈进。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疫阶段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央审时度势,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也召开常务会,布局、部署和落实疫情防控、复工达产的总体要求。在2019年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面对战“疫”新形势,中央定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什么叫“稳”?第一,疫情不反弹;第二,稳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前面我们讲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但我国并没有出现人们成群结队领取救灾物资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措施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的经济政策。

一是财政政策全面积极。加大了财政赤字,第一笔发行了1万5千亿的特别国债。减税,个人所得税抵免,五险一金缓交,补贴支持各地区复工复产。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经济政策的精准度是相当高的。这一次施策精准到了什么程度呢?比如疫情刚刚全面控制住,中央已经对湖北武汉的重灾区复工复产做了具体部署,这是很难的。

二是货币政策全面宽松。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及再贷款等手段方面的边际宽松空间扩大。(1)降息。今年以来已经有过两次降息,但这些降息措施刚施行不久,还没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货币政策有一个时滞。(2)降准。普遍的降准和专项降准各施行了一次。前些年我们的准备金率确实比较高,100个亿的存款往往只有60亿可以拿来贷款。降准以后,现在100个亿我们有80亿可以用来放款,再降一次就有90亿,这样我们的货币供应量M1、M2都有很大提高,使资金流不断。(3)再贷款。银行系统再贷款的额度总量最近释放较大,这也是从货币政策上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进一步放松。除此以外,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了,一下子还不了钱,周转不了怎么办?可以把还贷的期限往后拖,或者叫转贷一下。这就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

可以说政策的“左膀右臂”,财政政策全面积极,货币政策全面放松,为中小企业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讲为“放水养鱼”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是税收政策调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面向个人的补助补贴、税费优惠,但我们的税收并不是全面降低。税制的调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优化税制的过程中降低税负。面向企业的资金支持、收税优惠、政府采购政策也是非常精准的。比如北京通过行业协会真正做到补贴精准到位。延庆、怀柔等北京远郊区的民宿行业,疫情期间靠政府的帮助渡过难关。面向地方财政,我们实行了兜底的“三保政策”,不仅救了个人、企业,也救了有风险的地方政府。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企业如果亏损了,亏损额度可以把所得税抵押回来,现在财政很灵活地在帮助做这些调账。调账可以说是一厂一策、一企一策,体现出了中国式的精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句古话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新冠肺炎疫情是祸,但也给我们创造了机遇。最大的机遇是新冠肺炎疫情到来的时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好重叠。换句话说,新冠肺炎疫情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按下了“快进键”。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非结构经济等转型为经济系统注入了更强的柔韧性,对宏观经济起到了稳定器、缓冲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让国民经济在面临冲击时能有韧性地调整生产、分配和消费。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加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也为新旧动能的切换提供了关键的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并延展了战略机遇期。

疫情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大变革。疫情怕扎堆,弹性的云上制造和开放共享成为现在的优选生产模式。可以说,疫情的冲击成了一次对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机器化的稳定性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很多企业发现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敏捷地应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急剧变化。为了维持企业生存并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加速寻找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突破点,各个企业都纷纷采用智能化生产、无人化工厂等新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说按下了“快进键”?这些东西过去不是没有,只是普及没这么快。像高新技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快速发展,是疫情带来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越小,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就研究将来是不是要对机器人收税呢?这也是对进一步提升管理方式的思考。不只是企业的生产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呢,还有社会的运行方式,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予以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