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

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按照现行的标准,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坚定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的退路和回旋的余地。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停工、停产,对既有的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负面冲击,甚至干扰停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当前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双重任务叠加的背景下,树立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来自于抗击疫情的能力和决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果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从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到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再到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方位领导力和行动力。这种领导力和行动力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抗击疫情的能力和决心,从而推动了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更加精准脱贫攻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同时,这次抗击疫情的成效有效地维护了国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这与国外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党中央、国务院通过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抗击疫情举措,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其次,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来自于我们经济的韧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冲击。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中国经济的韧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韧性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具体体现在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体系基本完善,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程中,具备广阔的市场回旋空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很难比拟的。总体来看,中国的发展现在仍处于历史上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根据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为1%,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也是对中国经济的韧性肯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9%、54.4%和54.2%,均高于5月。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出现V型反弹,股市屡创新高,大大超出了国际投行的预期。中国经济的这种韧性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再次,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来自于我们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脱贫攻坚呈现出“冲锋”态势,脱贫攻坚的节奏具有明显加速趋势。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累计减贫9348万人,年均减贫1335万人,七年累计减贫幅度达到94.4%,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9年末的0.6%。此外,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这体现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实现较为快速增长,全国农村平均消费水平差距缩小,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据统计,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是2012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0%,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政策实施,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日益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国这些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

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打赢脱贫攻坚丰富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方面,长期的脱贫攻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脱贫攻坚的规律与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了贫困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战锻炼了大批党员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科学素养高、能吃苦、能打硬仗,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干部队伍基础。

最后,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来自于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中国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据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2017年2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演讲,高度评价中国扶贫成就,他说:“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据统计,极度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为偏远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与修路通路、信息沟通等措施的相结合,打通了极度贫困人口脱贫之路的堵点。其中,农业领域改革是关键。联合国粮农组织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总干事对中国的农村减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一直在推动农业领域的改革,推进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并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法,大幅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充分肯定中国在扶贫领域所展示的领导力、政策机制以及资金投入。世界银行中国局负责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全球贫困与公平局副局长翟思曼表示,中国扶贫的成功为全球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提前五年得以实现,中国脱贫的方案和智慧正在给全球更多启迪和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的扶贫经验,有效解决本国的贫困问题,为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中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县剩下52个,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面对这些“硬骨头”和“最后一公里”,我们需要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响鼓重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脱贫攻坚任务,既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同时也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当前,脱贫攻坚需要精准发力、因地施策,把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脱贫攻坚之中,切实把必胜的信心化为具体务实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