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84户群众西迁新居,昭示了一个硬道理:共产党说到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习近平同志对凉山州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高度重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凉山州的代表了解彝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总书记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绝大多数去过了,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会尽快去。
2018年2月11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乘车到四川凉山州看望慰问少数民族群众,考察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在彝族村寨,习近平同志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与乡亲们共商脱贫致富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出了良方。一是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让住在大山深处的彝族同胞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解决他们交通出行的难题;二是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随着基础条件改善,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起来;三是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习近平同志为大山深处彝族同胞描述的易地搬迁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悬崖村84户困难群众下“天梯”,上“楼梯”,搬进了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悬崖村群众下“天梯”,上“楼梯”,并不是扶贫攻坚工作的终结,彝族群众下“天梯”,上“楼梯”,是苦岁月熬到了头,好日子刚开始。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山西大同考察时再次强调,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习近平对广大基层干部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所做的艰苦努力表示肯定。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易地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村,由过去的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群众既能住上新居所,又能过上新生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彝族同胞描绘的美好愿景和致富良方,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快悬崖村群众致富的进程,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加大力度,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目前,乡村旅游为彝族群众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彝族群众对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习近平同志心里一直惦记着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多次走进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与乡亲们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给予暖心勉励。习近平同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继续前行、接续奋斗的力量。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扶贫攻坚没有捷径,打赢这一仗,路径只有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有决心、有信心彻底打赢扶贫攻坚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