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钱逊:读《论语》,学做人(4)

三、自己读《论语》,劝人读《论语》  

我认真读《论语》的时间并不长,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人们常常提起我的父亲,认为我读《论语》是不是家学渊源,说到这个我很惭愧。

实际上我大学时一开始读的是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班,为高校培养马列课程的师资,我就被调到那边去了。1953年我从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之后就在清华大学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做教学工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算上之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一年,前前后后是二十八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华要恢复文科,又把我调回来了,转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领域,所以我认真读《论语》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那时候到现在将近四十年,可以说,读《论语》、介绍《论语》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甚至是中心的部分。因为在学校的教学课程和《论语》有关,退休以后,我也在做这方面的一些普及工作。就我个人的体会,这几十年来我都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我每次做讲座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始是边学边教、现炒现卖,后来是边教边学、边改边学,不断修正自己。可以说学《论语》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个学术研究,更成了我的一种追求。

20世纪80年代,我出过一本关于注释《论语》的书,叫《论语浅解》,后来改成了《论语读本》,到现在也一直在修改,改了若干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在以“读《论语》,学做人”这个题目做教学讲座,讲过多少次我也没有统计,总之讲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对《论语》有多么了解,也不敢说自己做得怎么样。

三十多年前,做普及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工作是有很多困难的,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我总结的孔子的几句话。这还是2012年的时候,我在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班的十年总结会上的发言,当时我用了《论语》中的三句话,这三句话说明了我那时做这份工作的心情。

第一句是“德不孤必有邻”。我想这句话是孔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讲的,它反映了孔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也鼓励他的弟子要坚定信心。要相信,只要自己坚持的是对的,就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只要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价值所在,认识到今天我们所走的是民族国家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得到发展。事实上,近些年来掀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也不断证明了这一点,不断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第二句是“任重而道远”。十年里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外部传播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不过我们也很清楚,我们已经做了的和我们的目标比起来还很少、很小,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仍然很多,前方还有更长、更困难的路要走,这一点也时刻在我心中。

第三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弘扬中华文化。这是我们聚到一起,坚持数十年共同的初心。社会上也存在许多借国学热谋取名利、以道弘人的现象,这些人成为了学术明星,变成了文化商人,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普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因为动机不纯,以谋取名利为目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极不严肃、往往似是而非,实际上败坏了传统文化。“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予以警惕。事实上我在各种活动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方面的考验,令我不时自问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够不够好。

这三句话支持我走过了十年,今后也将继续支持着我。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而学习做人道理最好的一个途径,就是从读《论语》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题目叫“读《论语》,学做人”。最后用我父亲说过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