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育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摘 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使命的新论断。这一论断要求教育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教育事业应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框架下,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论断是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历史使命与发展方向的重要部署,将教育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教育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教育首先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助推器。

1.教育应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担负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未来一段时间是教育实现百年愿景、助推中国梦最为重要的阶段。教育发展应立足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服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担负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神圣责任。

2.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了教育在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教育发展能够建设丰富充盈的人才储备库,为社会主义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教育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这一论断将人才置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关键位置,将教育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与可依赖路径。

1.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人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的战略资源。首先,建设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依靠高水平人才。只有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资源,不断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引进人才并且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育出一支具有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技能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才能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强国转变。其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高水平人才。我国在对外开放不断升级、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日渐加强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文化理解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依靠他们实现文化交流、文化和谐共存、文化互学互鉴、民心相通,依靠他们释放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中国情怀。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高端人才必须与社会生产需求高度契合,必须兼具精神品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进行了描述,即“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根据这一定位,新时代的人才应在精神品质上具备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光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技能水平上掌握高端的现代化知识与技能,主动适应社会行业对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创新素养上努力成长为创新创业拔尖人才。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人才培养机制应更为开放。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2.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明确要求。教育发挥着人才培养的关键性作用,学校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培养将个人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培养弘扬中国精神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气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第三,培养脚踏实地刻苦提升自身素质和本领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等要求,赋予了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新的内涵与更高的要求。

1.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上述“两个布局”正是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重要路径。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必须立足新时代,树立系统性思维,在“两个布局”中,突出中国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的教育,实现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有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着力点。以创新发展为驱动,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为教育发展注入动力,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课程教学方式、评价考核机制,使教育能够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以协调发展为统筹,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调整教育结构与规模,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教育均衡化。以绿色发展为拉动,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传播生态理念、培养绿色理念与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开放发展为催化,发挥教育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全面实现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资源跨平台、跨地区整合的能力,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校际壁垒,促进教育资源开放。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教育事业呼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从促进生产力发展、激发社会创造力的高度,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要求。

与之相适应,教育事业要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导发展、服务社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呼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的要求。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教育事业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培育创新创业拔尖人才;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理顺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教育开放与合作力度,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型人才。

[本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李 芳,单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李芳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