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史国史 牢记初心使命(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国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团结全国各族群众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史实。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研究意义重大,时刻提醒我们既要远眺前行的路,更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通过以上这几件档案,我个人有几点认识,或者说得到几点启发:

第一,实干是第一位的,干成一番事业是最重要的。现在来看,当年建党的那批人都没有把哪一天参加党代会当作什么大事,而留下太深的印象,以至于仅仅过了几年就没人能够记得开会的具体日期了。还有,党在成立的最初十几年当中压根就没搞过生日纪念之类的活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整天奔忙于革命事业,直到革命干出了一番事业,在陕北取得了根据地,为了团结全党更好地干革命才开始纪念党的生日,查找党的一大的开会日期,实在找不到具体日期就定了一个象征性的日期作为纪念。这时候离党出生已经17年了。这就告诉我们,干是第一位,干成一番事业是最重要的,搞不搞生日纪念或者纪念日到底在哪一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至于具体哪一天,远没有成立这件事本身重要。

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比较稳定并且日益扩大的根据地,有了一支力量不小并且不断成长的革命队伍。不能确切地知道党的出生日并不紧要,定下一个象征性的日子照样可以纪念,照样可以通过纪念党的生日来扩大党的影响,凝聚党的力量。正是因为实干,我们党才一步步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执政党,成为领导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出世界经济发展史最大奇迹的党。反过来我们看那些比她建立更早的党,那些在初创的时候力量比她更大、影响也比她更大的党,后来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是由“主角”变成“配角”了,我想除了信仰之外,一个重要的支点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内实干家多,为国为民干的实事多。

第二,看历史要善于看主流、看大节。要根据主流和大节下结论,千万不能看支流、看细节,并根据支流和细节下结论。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就是主流、是大节,至于成立会是哪天开的,有哪些人参加,在什么地方开的,有什么议程,通过了什么文件,哪一天闭幕的等,那些都是支流、是细节,由于历史的原因,后人对历史细节的了解会有出入、有不一致,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但这都否认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事,影响不了这个历史的主流和大节。这就好比我们看长江,长江总体上是一条从西向东流的大河,但是这条河的某个河段可能是南北走向的,在某个特殊的河岸边上还会因为回流而出现水由东向西流的现象,但是我们绝不能依据这些细节来否定长江是由西向东的大河这样一个主流事实,这样一个总的趋势。同样的道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今天党的生日与实际上“一大”召开的日期有所出入而否定整个党的历史的真实性,否定党的光荣历史。

第三,要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要永远牢记入党誓词,永远牢记党的初心、宗旨和使命,永远跟党走,出发了,上路了,不等于大功告成了。参加党的一大的正式代表和其他代表一共13人,这13人虽然都参加了党的成立大会,有的甚至主持了党的成立大会,或者为大会的召开作出了贡献,但是后来却慢慢地出现了分化,有的因为各种原因而主动退党,或者说中途退党,有的受到了党内处分,有的甚至背叛党投向敌人的阵营。真正和党同心,为党牺牲,坚持跟着党一起走,坚持到革命胜利的,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这就告诉我们,入党容易,但是跟党始终同心同德,不管什么条件都一直跟党走,那才是不容易的,才是真正可贵的。

第四,要有档案意识,有什么事记上一笔。参加“一大”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记忆力与智力都不会差,但是“一大”开会的日子仅仅过去几年、十几年就没有人记得准。“一大”的开幕日期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是一件档案,因为它明确地讲到了7月23日。后来一些学者又作了另外一系列的考证,都和这个日期相符。所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希望大家以后笔头要勤快一些,有什么事记上一笔,留下档案也留下痕迹,这样回忆起来会更加准确。

二、从一组美军观察组档案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成就

201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档案馆编辑了《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这本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2018年公开出版。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当年美军观察组对中国共产党作出评价的档案。这些评价是1944年至1945年,美国在中国的一些“中国通”在延安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本来并不友好、并且抱有意识形态成见的外国人士作出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很大的权威性,特别是这些评价又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一一证实,成为应验了的政治判断、政治预言。

美军向中共中央驻地延安派驻观察组,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动提出的。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控制整个华中华北的大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国民党基本上没什么军队,美国要想得到华中华北的情报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所以主动提出派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调研。但连续提了三次蒋介石都没有答应,直到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之前,在华的美军军官谢伟思等人临时又请示罗斯福,建议由罗斯福第四次致电让华莱士当面向蒋介石提出,罗斯福当时就复电同意。收到复电以后,华莱士立即率领美方有关人员面见蒋介石,向蒋介石面交罗斯福总统的电报。面对盟国领导人再三再四的坚持,蒋介石只好被迫同意。

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1944年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一共18个人分两批先后到达延安。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同外国军队,尤其是同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的军队开展长期合作,并且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

第二,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从此以后,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盟国美国,不但与国民党的力量联合抗日,也与共产党的力量联合抗日。美国与中国的联合抗日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第三,这是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新兴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美国之间的合作,是中共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事业当中开展的最重要的一次国际合作,从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发展。

第四,这也是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美国人民曾经同中国人民互相支援,合作抗日,观察组到延安这是中美合作抗日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美军观察组的领导人为了同中共军队合作抗日,曾经笑着邀请中共军队领导人“到东京吃茶去”,这句俏皮浪漫而又形象生动的经典性语言,既可以看作是美军对中国共产党军队作出的共同抗日的邀请,也充分体现了中美军队携手抗日、直捣黄龙的壮志豪情,可以说是当年中美合作抗日的一句代表性名言。这句名言是我们从档案当中发现的。

第五,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认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在中国抗战当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夜袭战等各种形式的人民战争,有效地歼灭、打击和牵制了日军,同时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扎实有效具有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美军观察组在深入实地考察之后,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了人民”。“真正为了人民”这六个字是美军观察组的人说的。还有“救中国,非共产党之力量不可”。这是一个相当准确的政治判断,它不但是美军观察组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收获,而且是70多年来不断被验证为正确,并且将继续被验证为正确的最为著名的中国政治预言和国际政治判断。这个政治判断,美军观察组也会上报到美国政府和军队决策层,影响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认识。

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以后,1944年10月曾到华北根据地考察过一段时间,1946年10月上旬,在美军的提议下观察组撤出延安。下面我们就看看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过一些什么样的评价。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