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勿忘“九一八”,在铭记历史中矢志复兴

【地评线】京彩好评:勿忘“九一八”,在铭记历史中矢志复兴

距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已经整整89个年头,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熔铸着“血与火”的历史印记,抹不去“悲与痛”的人民记忆,昭示着“战与和”的辩证方向,呼唤着“强与兴”的时代担当。

面对沦陷、奴役、殖民的历史场景,无不感慨于抗日战士修密营、打游击的曲折战线;对日作战10万余次,消灭侵略者约18万人……无不惊叹于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向同行的斗争智慧。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赵尚志等革命先烈以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冲锋姿态,见证着抵御外侮、凤凰涅槃的重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中华儿女在悲愤伤痛中汲取着“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的历史教训,在“和平来之不易”的广泛共识中踏上复兴之路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牢记战争教训,昂扬斗争精神,在苦难中熔铸“中国面孔”。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苦痛如炬,历史更不容忘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沉淀下的宝贵镜鉴,真实记录着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熔铸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告诫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要在尊重历史、珍视历史、铭记历史中涵养抗战精神,沿着“爱国、报国、强国”的奋斗轨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中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录片、电教片等载体开展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把握历史规律、塑造民族精神,汲取斗争经验、增长斗争本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担当履职尽责。越是艰险越向前,要把斗争中的思想障碍、奋进中的实际困难当作成长成才的必备“养料”,始终秉持对历史、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读史、知史、用史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播种传递希望,锻造烈火真金,在考验中当好“迎春使者”。安不忘危,兴不忘忧,这是中华儿女在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的“制胜法宝”,是在奋斗历程上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行动指南”。决不能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决不能一味地避让退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得到百姓广泛拥护,迎来光明前景。要坚定“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理想信念,高擎“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历史使命,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保持信心十足、斗志坚毅,争做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接棒者”“攻坚者”。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紧紧依靠人民智慧力量,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把握历史新机遇,在总结和反思中获取运用实战经验,孕育改革创新、自我革命的憧憬和希望,逆境先行、浴火淬炼,真正锻造成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烈火真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赓续传承中昂首阔步、走在前列,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育新机、开新局,做勇立民心、永立时代的“弄潮儿”。

矢志团结奋进,携手共创繁荣,在发展中屹立“和平堡垒”。以史为鉴,警示未来,唯有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才能开创未来、赢得未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九一八事变”留下的不仅是国耻之痛,更是沉淀升华的“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教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食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素材。要运用科学、法治、历史思维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以“和平巨人”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展大国外交,在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维护国家秩序,贡献全球发展,成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繁荣的最有力保障。要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复制”、不“输出”任何中国模式,在战略对接、国际对话、品牌项目、孵化基地等建设中拓展合作示范“朋友圈”,促进全球伙伴关系更加和谐、有序、稳定。要筑牢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共同基础,坚持包容普惠、创新引领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在公平导向中同舟共济、释放动能,以共赢为目标协同发力、携手同行,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可持续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勿忘“九一八”,吾辈当自强。让我们在缅怀先烈中昂扬斗志精神,警醒后世时刻牢记“落后挨打”训诫,矢志艰苦奋斗、逐梦理想前行,奋力开启多难兴邦、共克时艰的复兴之路。(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917/1101158.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