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历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5)

(七)中国外交有着浓厚的东方历史文化积淀,倡导和平共处、和而不同理念

1. 周恩来的“求同存异”理念

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最早在万隆会议上大放异彩,为世界舆论和各国外交界所熟知和赞赏。

为防止可能挑起的争论,使会议陷入失败的境地,周恩来做了精彩发言,他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求同存异的方式是在诸多争端、纠纷、分歧当中,寻找共识和共同利益,推进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所有外交难题都是需要耐心与毅力才能解决的。在通往解决方案的道路上,任何一点成果或共识的积累,都将对最终的外交胜利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2. 江泽民关于“和而不同”的外交思想

2002年10月,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就中美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际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等问题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中美之间、国家之间应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江泽民提出的“和而不同”外交思想,表明中国外交强调道义和谐、尊重别国,追求理解、着眼长远的民族文化精神,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八)中国外交干部队伍组建管理独树一帜

新中国在组建管理自己的外交队伍时有一套创造性做法。首先为了解决外交官来源和大使的忠诚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设想,即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干部队伍中选任外交官。尤为特别的是,从当时的现役部队中挑选高级军官担任驻外大使。同时,逐步树立起新中国外交系统和外交官的工作流程与原则、处世风格和方法技巧。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我们大家要在具体工作中,……要有纪律,外交同军事一样,外交不过是‘文打’而已。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可能影响战斗。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一切要事先请示、商讨,批准后再做,做完后要报告,这一点很重要”。

随着外交队伍的创建和外交干部选拔工作的进行,周恩来对选拔干部的标准作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1951年8月,周恩来在向中央人民政府做的外交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选拔外交干部的四条标准,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四条标准后来被概括为“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贯彻至今。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十个坚持”中,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与组建管理中国外事队伍有关。

目前,外事管理工作内容在丰富,日常工作内容在增加、丰富、变化。从应对到进取,从应付到主动,和国家管理变化联系更紧密同步,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领事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紧急事态处理成为常态性工作。同时,对外事管理从业人员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政治素质高、具有献身精神、事业心,而且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一)中国正成为世界外交大国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和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我国在世界上成立了276个大使馆、领事馆。

(二)中国所起的外交作用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中国的外交影响扩及全球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不仅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还积极推进和平,消除紧张局势,消除地区热点。

(四)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度责任感,果断采取科学、准确、合理、高效的防疫之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控制了疫情传播,然后转入防疫与复工复产阶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通报疫情状况,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下,中国积极开展卫生救援外交,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通过元首外交号召世界各国团结抗疫;二是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专业经验、研究成果和专家组医疗队;三是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大量物资和资金支持。在2020年全球事务中,中国的大国外交影响力进一步增加,作用也更加突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