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客厅”:与世界对话

北京“会客厅”:与世界对话

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被视为危机中的“避风港”。

过去一个多月,世界的目光频频投向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一连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三大服务国家战略的国家级重点活动,传递出中国声音、中国信心。

面对危机与挑战,北京的国际“会客厅”应贡献哪些智慧和方案?疫情之下,山海相隔,怎样让国内外大咖在此互动和对话?北京既是国际交往中心,又是科技创新中心,孕育而生的新技术如何服务保障展会举办?北京交出答卷。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到203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承担我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首要舞台、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显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国家交往之都。

开放的舞台欢迎对话 

10月21日,在维瓦尔第充满希望的《四季之春》乐曲中,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启幕。全球金融市场正面临重重风险,此刻听到这首乐曲,别有一番滋味。

“大家都希望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能够在明年有所缓解,但近期来看疫情及其造成的焦虑仍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将是G20中唯一一个在今年反弹复苏的经济体,其他国家都正在研究学习中国的经验。”开幕大会上,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的致辞有担忧,也有期待。

危机之下,金融街论坛担起特殊使命,向世界贡献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一行、两会的‘掌门人’都来了,足见今年论坛规格之高。”论坛启幕前,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已翘首以盼。

此前,金融街论坛已经连办了8届,会期1天左右。今年,该论坛首次升格为国家级,嘉宾邀请规格、规模和境外嘉宾数量达历届之最。

“一年前,市区两级就已经决定要全面升级金融街论坛,为此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承办方之一的金融街服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金融街论坛致力于打造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金融业国际深度交流合作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和国家级金融政策权威发布平台。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易。能不能请来国内外大咖参与对话和讨论?有没有全球关心的重磅议题?会不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期待与关注?一个个难题摆在承办方面前。筹备之初,一份囊括600位专家学者的大名单出炉,同时成立多个专家委员会。他们依靠自己丰富的学识阅历,帮助金融街论坛出方案、定主题、选嘉宾。与国内不少金融领域论坛不同,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的主办单位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新华通讯社、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这些主办单位不仅带来了重磅政策,还一起出力,纷纷邀请到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知名金融机构,最终国内外近300名重量级嘉宾出席了本次年会。

22日,一场名为“北京金融街对话伦敦金融城”的专场活动举办,西城区长孙硕与伦敦金融城市长威廉·罗威空中对话,探寻后疫情时代金融合作新机遇,引发中外多方人士关注。截至26日,金融街论坛年会,线上吸引了超过7.55亿人次点击。发自北京金融街的重磅新闻,更是迅速被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和转发。

“金融街不仅仅是西城和北京的金融街,更是中国的金融街和全球的金融街。”孙硕说,今年的论坛年会特邀了中投、亚经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集团等10余家金融机构智库作为合作单位,群策群力参与论坛议题设计,嘉宾邀请和执行自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关村论坛去年升级,今年更加彰显国际范儿——2600多名嘉宾,有一半是外籍嘉宾;200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发表演讲,包括格雷戈里·温特等11位诺奖级科学家……

“今年的主题是‘合作创新 共迎挑战’,正是对全球形势的积极呼应。作为在科技界、产业界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关村论坛,我们主动承担起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的责任。”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论坛聚焦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等重大话题,深入探讨全球创新合作。“得益于我国和北京的扩大开放,这些年我们以中关村论坛为圆心,逐渐画出了一个更大的国际创新交流朋友圈。”山海相隔“云上”办展会 

9月4日开幕的服贸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各类大小展会一度“停摆”,会展业亟待全面重启。“疫情的不确定性,成为筹备工作的最大挑战!”直到今日,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梁惊原依然感慨。

综合权衡之下,服贸会决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办一场会,实际上相当于两场会的工作,这是两种不同的办会模式。”梁惊原说。很快,一个覆盖展览展示、会议论坛、交易签约以及运营管理的全流程、全场景、“云上服贸会”的数字平台应运而生。

因疫情原因险些与服贸会失之交臂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带着十多家日本企业“组团”搭起了生动逼真的3D展台,线上参展服贸会;在吉隆坡市郊的办公室,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署理会长梁伟虹熟练地打开了服贸会网站的“云上展厅”页面,浏览着一个个感兴趣的展商;万君哲、万贤两姊妹打开手机,通过服贸会APP直播功能推介她们的植物护肤创业品牌……突破时空限制的“云上服贸会”成为一大风景。

让更多企业倍感惊喜的是,APP上线了在线电子签约、合同文本“阅后即焚”等新功能,商务项目发布、匹配、洽谈、签约成单都不受影响。“线上服贸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应对疫情的主动作为,更是对未来线上会展发展的一次探索。”梁惊原说。

会期虽早已结束,但服贸会“永不落幕”。就在10月中旬,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的港股公司在服贸会平台刚刚注册并搭建电子展台。“通过这个APP还能拓展商机,太不可思议了!”企业负责人忙不迭地开启了多场在线洽谈,和多个国外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面对疫情挑战的还有中关村论坛。往年,论坛上的诺奖级外宾总能带来不少精彩的国际议题,但今年为了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决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国外嘉宾“云上”参会,会不会影响交流和效果?

“一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通过及时与重要嘉宾进行广泛沟通,介绍论坛主题以及相关筹办情况,并重点就线上参与的方式进行沟通,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从议题内容到网络保障各方面都做足功课。

“还要做到手中有‘术’。”论坛上“云端”,要同时满足论坛多场次交流活动,保证多频次人员视频连线的流畅平稳。为让现场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征得海外嘉宾同意录制的意见后,中关村海外联络处带领专业拍摄团队,录制嘉宾演讲视频并传回国内,后期再通过技术处理,将嘉宾们的演讲视频投放到会场上的全息投影屏幕。

设想虽好,但挑战巨大。组委会成功邀请到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埃菲·杰曼诺夫参加论坛。但是他在圣地亚哥,与最近的中关村硅谷联络处相距800公里。疫情严峻加上距离很远,寻找当地专业拍摄团队非常困难。几经波折,硅谷联络处终于找到一家当地华人媒体,联络处工作人员和拍摄团队一起赶往圣地亚哥进行拍摄。800公里的距离,乘坐飞机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团队人员只能驱车10个小时前往录制,全程历时3天。国内组委会全程跟进拍摄过程了解情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9月17日上午,中关村论坛开幕,埃菲·杰曼诺夫成功“现身”演讲。直到这一刻,远在美国的团队才松了一口气。硬科技助力展现北京实力

万里之外的嘉宾“现身”中关村论坛,并非简单依靠大屏幕播放视频,而是依靠全息影像带来重磅观点,一举一动如同真人,观众连连惊叹。

“现场通过OLED透明屏,让嘉宾演讲进行立体化的效果呈现。”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样观众观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逼真的外宾来到现场演讲的画面。

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应用,没少花心思。“最先想到的是全息成像技术。”这位负责人说,考察了大量国内外最先进的全息技术,但一直不是很满意,要么要求环境全暗场,要么是显示效果不好,要么工程量太大,不适合放在论坛。

在考察几十项新技术新产品后,最终把目标锁定在OLED透明屏上,可问题是,当时最大的透明屏只有55英寸,相当于后来现场使用屏幕的一半那么大。执行团队与产品研发团队突破重重技术困难,如拼接、走线、人像显示以及与现场设备配合等,定制出一块“0.7米×2.4米”规格的屏幕来到论坛——这是全球第一块在论坛中实际应用的透明屏,效果堪称惊艳。

中关村论坛已成为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自然也需要有更多“科技办会”的探索和创新。现场的服务机器人、柔性屏电子桌签、人脸识别测温等,来自中关村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都在论坛核心环节起到关键作用,也成为论坛的一大亮点。

会场同时也成为新场景应用的舞台,这其中包括很多高科技抗疫技术。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解决“无接触”测温快速入场问题,异常状态立即就能得到警示并快速响应,采取相应措施。“科技办会一方面提升参会体验,保障论坛安全,另一方面也增加科技感、时尚感,体现中关村论坛的科技创新基因和独特性。”这位负责人说。

对于有10万人注册量的服贸会来说,正是因为硬科技,才让参展参会更加便利。

市民预约后无需刷身份证,刷脸就能“秒”入场。“在服贸会所有入口,都布设了高精度AI无感测温系统,实现人员快速测温,无感通行、避免聚集。”服贸会科技办会牵头方负责人说。

步入服贸会场馆,观众能随时随地偶遇机器人志愿者“豹小秘”。它能上前招揽迎接,并带领观众前往指定的活动会场,观众还能通过扫码“豹小贩”移动机器人领瓶矿泉水。要是在逛展时想了解展会信息,去问问机器人就好了,展会信息、提示、地图、周边生活信息都问不倒它。

围绕平台特点,京东智联云着重推出了“云会议”“云直播”数字服务。云会议的“云上沟通会”模式,融合包括实时音频通话、实时高清视频通话、会议控制、白板、屏幕共享、录音录像等功能,为无法到场的嘉宾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对于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海外嘉宾,“云会议”还专门部署海外节点并提供节点加速保证连线稳定。而“云直播”,则通过专业设备推流和集成移动端推流,将直播流推送至直播管理平台,支持高画质低码率转码、录制、截图、时移回看、直播延迟、安全审核等视频流处理,完成视频流畅播放。

提供“教科书”式防疫经验

服贸会期间,服贸会设施保障组相关负责人赵旗舟发现,多位嘉宾在调研时和他咨询最多的问题就是办会时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展策划负责人纷纷致电“取经”。“我们总结了一套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办会的成熟经验,这也是大会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他说。

今年夏天,赵旗舟连续在服贸会期间特设的室外展馆“泡”了3个多月,讲起这片区域来如数家珍。他说,室外展馆不仅成为展览展示新空间,同时通透通风的办展环境有效提高了防疫安全系数。他进一步解释道,南北通透的室外展区本身空气流动条件就比较好,侧窗设置了通风纱窗,相当于天然的新风系统,空气循环便利。主办方对人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技术追踪,启动预约管理、分流限流措施,不仅保障人流数不达到上限,同时单个场馆观众不聚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展馆重点部位设置800余个环境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每天晚间闭馆后对展览展示区域开展重点消杀和全面消杀,白天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杀,确保安全无死角。

服贸会设置防疫工作专班,不断修订完善服贸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组织公共卫生专家持续开展全球、全国和全市疫情风险评估,明确了展前防控、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医疗服务保障等工作措施。

服贸会的这些防疫举措给随后举行的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不少借鉴。“疫情防控方案正式出台之前,经过了十几个版本的修改。”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说,还邀请市卫健委、海淀区卫健委等相关机构来现场检查,并对重点环节和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才发布最终版方案。

论坛所有的工作、服务人员也都进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把关。开幕前,对所有参会人员的14天去向动态跟踪,追根溯源消除隐患。

通过与三戎生物科技等合作,论坛现场放置自动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可供参会人员随时随地消毒;每场活动结束,立即对会场清洁消杀,保证场地干净、无病毒;对传统的茶歇、午餐环节,也通过桌椅分散摆放,提供独立包装食品等方式,保证保持1米有效社交距离,错峰进行餐饮,保证参会人员安全。

然而,以室内会场为主的金融街论坛更具挑战。3天,五大会场,26场活动,数以千计的参会嘉宾、观众和媒体记者,考验着金融街论坛的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金融街论坛的疫情防控方案就有89页,这上面详细写着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以及遇到相应突发情况该采取哪些措施。”金融街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论坛开幕前,主要参会嘉宾、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都需进行核酸检测,只有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才能拿到入场证件;入场时,全体参会人员均先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才能进入会场;如果参会人员出现发烧等情况,会有专门的急救车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检查;每个会场都配有医护人员,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及时处置;论坛场外都摆放着大量酒精湿巾和洗手液,供参会人员取用……

“今年办展会,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相关负责人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北京一连举办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积累了展会举办的防疫经验。 制图/焦剑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