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对“公知体”的心态变化探究

国民对“公知体”的心态变化探究

【摘要】“公知体”曾经一度占据网络空间,“公知体”逢西必捧、逢中必踩的特征十分明显,其煽动性的话语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国民对国家认同感不断增强,自信、理性渐成常态,“公知体”逐渐失去市场。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西方模式时常失灵、信息传播消弭“知沟”、技术赋权打破话语垄断、新生群体入网发声等,加速了“公知体”的失灵。

【关键词】“公知体” 国民心态 信息传播【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公知”最早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指的是那些热衷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并有极大影响力的人。“公知”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参与群体,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但现在的“公知”不同于过去习惯称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今,人们把“公知”定义为那些有目的地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定人群的特殊化简称。在我国的网络环境中,很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识分子”的人讽刺为“公知”。“公知”一般具有站在道德至高点、居高临下等特征,也有人把这些人称为“慕洋犬”。

“逢西必捧、逢中必踩”是“公知体”的主基调

“公知”在发表网络言论时经常会归纳总结,采用一些有煽动性的语言结构和话语方式,人们将这类语言结构统称为“公知体”。常见的公知体有,这国怎:这国家怎么了;定体问:这一定是体制问题;停等民:停下来等等你的人民;中或输:中国或成最大输家;西吃草:西部人民还在吃草。“公知体”作为一种煽动性的语言结构,逢西必捧、逢中必踩是其主基调,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点特征:全盘肯定西方,认为西方民主自由是万能的,把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体制问题,大肆鼓吹“中国崩溃论”。

一是全盘肯定西方。“公知”全盘肯定西方,逢西必捧,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除了西方模式,其他模式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这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认知成为“公知”的常态心理。2015年1月24日,某网刊发评论文章指出,抹黑中国正成为当下某些人的时尚追寻,一些教师运用他们手中的知识权力影响青年人,不断抹黑中国。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西化思想绝非个例,但是高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民众,他们独特的思想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甚至有网民将这种“大胆”错误的言论理解为“敢言”。

二是认可民主万能论。“公知”认为西方的民主是万能的,没有什么问题是民主解决不了的。他们抨击中国没有事实上的民主,认为中国必须效仿美国,施行宪政,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们本身的言行举止就是反民主,当他们在网络上讨论西方民主的时候,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会被他们集中攻击,然后剥夺质疑者的话语权。其实这些“公知”追求的所谓“民主”,是不受规则的束缚,要求绝对自由。这种民主在西方社会也不可能存在。

三是体制是原罪。“公知体”一大特征就是把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都归结于体制问题。典型的一个“公知体”:定体问(这一定是体制问题)。在“公知”的眼里体制就是原罪,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由体制导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体制导致的,房价上涨是体制导致的,甚至婚姻恋爱遇到的现实问题也是体制导致的。

四是鼓吹“中国崩溃论”。有一些“公知”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选择性认知,忽视或者无视中国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的一些新技术冷嘲热讽。如中国的高铁从立项、施工、交付、走出国门等过程中,一直被“公知”质疑和诋毁。即使他们有时候承认中国发展迅速,但是也会用“停等民”(停下来等等你的人民)这样的“公知体”来回应。不管中国的发展好与坏,“公知”总会去批判和质疑。

“公知体”扰乱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压制了其他观点的表达,甚至制造群体恐慌和对立

扰乱正常的网络环境。“公知体”出现并长期占据网络舆论空间,扰乱了健康的舆论环境,是一种病态化现象。网络本来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表达意见的空间,但是“公知”却对异己意见进行打击,破坏了“观点的自由市场”,使得大多数人的观点不能充分展现出来。网民无法公开表达不同的观点,公众也就无法对公共议题进行有效讨论,更谈不上“真理的自我修正”。有的“公知”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2015年以来,网络“大V”陈杰人打着“法律和舆论监督”的名义和公平正义的幌子,以网络为犯罪平台,大肆敲诈勒索、疯狂敛取钱财,涉嫌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还有些网络“大V”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故意发布负面的、不实的信息,恶意炒作,恶意攻击、诋毁党政机关,严重扰乱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制造群体恐慌和对立。“公知”对一些谣言的传播会制造群体恐慌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众团结。如2012年网络“大V”薛某某曾经为了博眼球、扩大影响力,对“南京猪肉铅超标”“舟山人头发里汞超标”“自来水含避孕药”等不实言论进行传播和扩散,引起当地群众对环境和食品的恐慌。其实,这些谣言刚刚发布到网络上并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但是在薛某某转发之后,成为了热点,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记者了解到,薛某某通过自己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利用千万粉丝对他的信任,对网络谣言推波助澜。

“公知体”失去市场背后反映出国民心态的逐步成熟,这种变化主要是指对国家认同感的增强,自信成为主基调,承认问题存在的理性思维

国家认同感增强。“公知”是一群对国家认同感不强的人,“公知体”也反映出“公知”对国家发展的态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但是随着西方自由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加之一些“公知”在网上以“意见领袖”的姿态“指点江山”,逢西必捧、逢中必踩,长期垄断网络话语权,扰乱了网络秩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到更多群体,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厉害了我的国”等热爱祖国的话成为网络流行语,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面对西方的一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在网络上受到“公知”的吹捧,我国适时提出不断凝聚共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构建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爱国成为社会主旋律,“公知”和“公知体”渐渐失去市场。

自信成为主基调。“公知”其实是一群缺乏自信的群体,“公知体”实质上也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近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和组织重大赛事和会议,如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国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西方模式在应对危机时的无力可见一斑,相反中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及时有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国民的自信心明显提升,“公知体”的存在空间被不断压缩。

理性思维得到认可。爱国主义成为主旋律的同时,公众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不回避中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众反感的是“公知”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抹黑而抹黑,一味居高临下指责中国。“公知”利用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造谣、抹黑,煽动对立情绪,危害网络环境。指出问题应该是为了引发公众思考,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直面问题的理性思维,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西方模式时常失灵、信息传播消弭“知沟”、技术赋权打破话语垄断、新生群体入网发声等,加速了“公知体”的失灵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经济结构从单一产业结构到百业兴旺,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正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发展事实,“公知体”自然失去市场。

西方模式时常失灵。中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发展陷入困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突出;英国脱欧,欧洲一体化发展困难重重。即使是效仿西方模式的亚非拉众多国家,也没有实现期待的发展。与之相对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肯定,欣欣向荣的中国与西方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形成对比,“公知体”的存在空间被不断压缩。

信息传播消弭“知沟”。“知沟”,是知识鸿沟的简称。信息的广泛传播,可以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消弭“知沟”。 “知沟理论”是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一些“公知”、网络“大V”在前期能够受到追捧,就是因为他们利用自身能够最早获取信息的优势,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对一些事实进行拼凑、断章取义,从而掌握了网络话语权。然而如今,随着信息传播的不断加快,国民通过网络新媒体对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和多元,“知沟”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技术赋权打破垄断。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打破了“公知”对话语权的垄断。技术让人们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充分释放,人们很容易在网上获取海量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较2018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技术赋权带来的全民共享麦克风的新时代,打破了“公知”对话语权的垄断。

新生群体入网发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年龄不断降低,“90后”“00后”甚至“10后”开始广泛地接触网络。由于“00后”“10后”等新生群体出生时,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没有经历过中国一穷二白的阶段,接受并且习惯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的这一事实。2019年香港“暴乱”事件发生后,以“95后”“00后”为主的“饭圈女孩”自发组织了数量庞大的“网络远征军”,用特有的饭圈文化,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向发表“港独”言论的人开战,如“抱走我家阿中(中国)哥哥”“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中国)”“球圈top阿中哥” 等话题登上热搜榜单。新生群体对国家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现出来。

“公知体”曾经在网络上受到追捧,甚至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认为是“敢于直言”。然而随着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爱国、自信、理性的态度不断呈现,国民越来越厌恶“公知”扰乱网络环境、制造恐慌和对立。国民心态的变化与成熟,折射出国民对国家发展的态度,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信息传播功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技术赋权打破了话语垄断、新生群体入网发声等都对国民心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无疑,这些都是使“公知体”失去市场的重要因素。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范荣:《“公知体”失去市场见证国民心态之变》,《北京日报》,2019年12月4日。

②姜瑶:《“公知”污名化原因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5期。

③于千涵:《自媒体时代“公知”污名化现象原因分析》,《才智》,2016年第15期。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