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北京市召开的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兼)钟东波就“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的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十三五”期间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百姓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基层卫生建设有哪些新发展变化?
钟东波:“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始终抓住“强基层”这个重点,增加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突出服务效果,基层卫生服务真正成为了百姓信赖的身边健康“守门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按照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2-3个社区配备1个站点的标准,全市建立运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02个,新改、扩建500余个村卫生室,全市实现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硬件配备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万元以上医用设备达到11.2万台,增长了27%。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岗职工总数达到3.93万人,“十三五”期间增加了15%,其中医生达到1.34万人,护士达到9049人,专职防保人员达到3701人。
二是服务质量全面改善。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五类慢性病患者实施长期处方服务,长处方累计服务460.1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全覆盖,免除老年人医事服务费个人自付部分金额,节省医疗费用1.2亿元;推广移动支付服务,开展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配备中医人员,100%设置中医科,100%提供中医药服务。通过开展名中医身边工程、“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等工作,基层中医药得到普及和提升。
三是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号源,推出特殊人群个性化服务包、“菜单式”服务和不同时长签约服务等新模式。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和签约服务满意度列入市委“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体系。基层卫生服务得到了居民认可,基层门诊量增幅已连续43个月高于二、三级医院,2020年1-10月基层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达到51.2%,创历史新高。2020年2-4月份基层门诊量占比首次超过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组建5158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794.5万人,总签约率为36.9%,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社区满意度逐步提高,2020年社区卫生综合满意度为85.2%,比2015年提高5.07个百分点。
问:近年来,北京一直在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十三五”期间健康北京取得了哪些成效?
钟东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三五”期间,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健康北京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制度机制更加完善。2017年,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2020年,印发《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提出20项健康北京行动以及80项工作措施、115项健康行动指标。制定实施《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推进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和六大专项行动。成立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并推动59个成员单位加强健康北京建设,在全市7029个社区(村)全部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健康北京工作网底100%全覆盖。
二是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在全市持续推进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等全民健康促进行动,2018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3%,较2015年增长4.3个百分点,成人吸烟率20.3%,比2016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吸烟人数减少35.8万。截至2019年,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5021.0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9.8%。全市每年开展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合格以上人口比例94.63%,全市四类慢性病过早希望比例大幅降低,达到10.56%,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低7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农村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户厕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1%。积极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首都无烟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6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提供服务3343万人次,市民热线受理控烟服务9.3万件,全市吸烟人群减少55.5万人,成人吸烟率由2014年的23.4%下降为20.3%,1022家单位达到控烟示范单位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北京市“世界无烟日奖”。
四是慢性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16区均已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11个区达到国家级示范区标准要求。建成各类示范机构1700余家,健康支持性环境800余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0000余名。开展重点癌症和心脑血管等高危人群筛查管理50余万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逐步提高,患者治疗率和相关指标控制率呈良性好转趋势;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5%;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主要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已降至10.56%。
五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在市、区、街乡、社区和社会单位五个层面广泛推进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截至12月18日,全市已建设18.1万个基层爱国卫生组织,各个社区和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超市场等均建立爱国卫生组织。广泛开展周末卫生日、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小巷管家”“老街坊”“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基层群众工作特色名片,参加周末卫生日活动。12个区和37个乡镇已分别获得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乡镇命名,朝阳区海淀区通过国家卫生区技术评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