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林继富: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

1601375328676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开始,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习惯称过年、过大年。我们常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围绕“辞旧迎新”主题,在中国形成了丰富的关于春节的礼俗生活实践。

对于中国人来讲,春节是第一大节日。无论是内心深处,还是生活行动,春节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活期待、生活实践和生活时间,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基础。

一、何为春节?

今天的春节是指农历新年。历史上的春节则是指立春。

立春是24个节气中首个节气,是迎接春天到来的仪式。《月令》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天,天子斋戒,立春日,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的郊外迎春,祈求丰产丰收。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今天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保留了梧桐祖殿,这是一座春神句芒庙,保留了立春祭祀的古老传统:祭春神、鞭春牛、尝春、咬春。迎春时,在民间各地有打春牛,就是用木头做骨架子,用泥塑做牛的形象,取泥塑的土的日子必须是冬至后的辰日。打春牛要用彩色的鞭子打。春牛的尺寸为三尺六寸五,象征365天,春牛的尾巴是一寸二,象征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打春牛的鞭子是二尺四寸,象征着24个节气。春牛肚子里有五谷。打春牛是各地官方和民间举行的重要的春耕动员大会,打了春牛就拉开春耕大忙的序幕。打春牛也叫鞭春、打春,妇女还要戴春,就是穿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尤其是绿色的衣服。打春牛中有人会专门扮演春神句芒的形象。据《山海经》记载,春神句芒为“人面鸟身,乘两龙”,辅佐伏羲,死后成为草木之神、生命之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农耕生产。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崔道融《春闺》写道:“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宋代王安石《次韵冲卿除日立春》:“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今天的立春习俗和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吃春饼、吃春盘、吃春卷等,我们叫咬春。

光绪《寿阳县志》有“正月元旦:贴宜春字”的记载。陕西《米脂县志》记载:“除日:贴宜春字,以花炮代爆竹辟邪祟。”这些记载将“春”与除夕、元旦有机结合,显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除夕”“元旦”与“春”的联系。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中国人十分重视立春习俗。立春,不仅作为春天到来的时间标志,也是农民在新的一年农耕生产活动的开始。因此,立春中的祭祀春神、吃春饼、贴宜春等,无不包含了中国人对春天到来的祈愿。

立春在春节或前或后,也会相遇。立春的习俗与今天的春节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今天的立春并不是春节。那么,立春作为春节的传统是何时被丢掉的呢?农历新年又是何时成为春节的呢?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经袁世凯批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旦就是阳历新年,而春节则固定为农历新年。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