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林继富: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3)

三、“春节”习俗生活的基本结构

“春节”习俗生活主要指农历新年,其包含了旧年和新年,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关”,“年关”是重要的仪式时间,是新旧转换的生活实践的节点。

“年”文化的历史是丰富和发展的传承,旧有的习俗与新的文化内容不断交汇、融入其中。中国传统的过年是多阶段过程的。从腊月初八就开始进入“年”的实践,也就是进入“年”的生活。但是,大规模开始的仪式活动通常是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灶神回天宫开始的。这是一个特殊的仪式时间,其活动就是祭祀灶神、送灶神上天宫,老百姓把这一天称为“小年”,这个阶段就是辞旧阶段。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则是迎新贺岁阶段。春节期间的生活都是有规律、有安排的,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过年”的民谣,比如: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贴门旗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具体来讲,春节习俗生活就是中国传统年俗的生活,是以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构成的生活实践,从家庭到村落,进而到社会,构成了严密有致、团结和谐的年俗生活,包括忙年、过年、拜年和送年四个部分,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关于“年”的基本结构,并且在“年”的不断传承中融入多民族生活、情感和文化。

(一)忙年

包括过年前的各项准备,以及小年夜等,在北京等地流传很广的儿歌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也就是说,每年的腊月初八,吃了腊八粥就进入忙年的时间了。

过了腊月初八,人们在语言上也有许多禁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家里不要随便动土、钉钉子等。我国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有很多,腊八粥又有七宝粥、五味粥等名,民间常以糯米、大米、小米、黄米、小豆、菱角、栗子、枣子等熬煮成腊八粥。今天,腊八粥在民间也保留着。

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老百姓开始全家大扫除,人们称为“打扬尘”和祭祀灶神,这一天就是“过小年”。打扬尘,也称扫尘,其含义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范成大《祭灶词》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过去在北方,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腊月二十四日为祀灶时日,不知始于何时。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灶神在民间又称灶君、司命菩萨等。先秦时期,灶神是重要的神灵。魏晋以后,灶神常驻人家,与百姓朝夕相处,在家里监视家人的举动。祭祀灶神时,用“灶糖”供奉灶王爷,这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

“小年”过后,人们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娶媳妇、嫁闺女不用择日子。

在此期间,也就是小年过后,要准备年货,并且每天准备饮食使用的年货内容都是有安排的:要为家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新帽子,全身都是新的装饰;要添置装饰新年大门的对联以及拜年使用的礼品等。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到大年三十这段时间,家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快乐着、辛苦着。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