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务实举措,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拿出务实举措,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要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理念,拿出务实举措,把我军人才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战略思想虽然是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讲的,但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变化趋势和强烈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要再续辉煌,必须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切实拿出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招数,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盘活方方面面人才资源,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要更加务实。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创造,也就是人的高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创造潜能的发挥不仅需要文化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借助这一理念考量我们的创新型人才观,当前应着重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注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创新,向倡导人人都可以创新成才、全面推动创新转变,激发不同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二是从机械看重学历职称,向拼成绩、比贡献、人人讲创造转变,变“学历本位”为“能力本位”,鼓励勇于探索和实践;三是从过于注重“显性成果导向”,向鼓励“潜性基础厚积”、实现多元性开发转变。这里须特别指出的是,创新创造是一个艰难困苦的奋斗过程,各级领导要尊重人才的成长周期和创造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引导创新型人才自觉戒除急功近利的倾向,耐得住“十年磨一剑”的创造寂寞,勇于瞄准自主创新“咬定青山不放松”,支持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创造成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自主性、能动性,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人才培养的战略谋划要更加务实。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存在多种潜能,人的多元智能开发来源于教育与培养,而通过战略设计与谋划,掌握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则是前提和引擎。这就要求创新人才驱动,首先要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上动脑筋。无可置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早期抓起,未雨绸缪,固本培元,展开启发式教育,从小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从小激发人的创新热情。如果学校教育过多地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缺乏对科学理念、科学思维以及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创新的灵气与潜力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往往很难有进行创造的空间,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机构责任重大,应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和学科设置,倡导个性教育,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为全社会创新奠定基石。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决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事,需要各方协同培养,这需要充分调动学校、企业、部队包括媒体宣传等全社会的积极性,围绕培养目标,各展所长,联动共振,形成合力。实事求是地说,眼下与一些创新强国相比较,我们这方面的动能空间仍然很大,因而在战略谋划上应当作为着力点突出出来,切实加重强化起来。

人才培养的机制要更加务实。如果惯用固有眼光培养,不懂得引进人才,就会由于缺乏新鲜血液,难见清新空气,不易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上,一要立足国内人才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研发机构人才创业,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自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二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相结合,广开渠道,抓住机遇招贤纳才,灵活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和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比如抓住西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机遇,以优惠灵活的政策引导人才向西部流动,鼓励人才到西部创新创业;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合理有序引导人才向金融、信息、保险等新兴产业流动。三要按照“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推动我国科研机构参与世界科技前沿课题研究,在善于“借梯”中拉动本地、本部门人才“上楼”。比如有限度地赋予处于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中学教育以特殊政策,允许学校招聘全国各地的优秀师资,从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更加扎实地优化整合存量人才资源,使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生动局面。

人才培养的环境打造要更加务实。创新型人才的生成与发展,固然是由其内因所决定的,但人是社会的人,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而创新环境则是滋养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使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土壤与温床。凡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互动中生成与发展的。这表明,更加务实地打造激励人才创新的环境,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标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创新成果,使创新者按照创新贡献享受创新收益,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三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人才培养的引领导向要更加务实。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和出现,在学校培养的课堂上,需要创新型教师引领导航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上,需要创新型领导保驾护航也越来越凸显。这一方面要求大中小学校,必须正视学生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切实走出“应试教育”“抓分数升学”的教学误区,而这当中的“龙头”工程,是拿出硬招数、实措施培养和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更加注重完善自身素质、注重教育科研,造就更多更强的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教育人才。“严师出高徒”规律反复表明,师者善于悉心发掘、细心发现、热情赞扬、大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学者的创新思维就会应运而生、泉涌井喷。因此,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来打造和建设。另一方面要求社会各行各业的各级领导,必须积极作“万众创新”的促进派,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带头创新。所谓崇尚创新,就是视创新型人才为宝,当好创新型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助推器”;所谓鼓励创新,就是尊重和保护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意识,切实改变创新型人才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为创新赋能添力,当好创新成果应用的“催化剂”;所谓带头创新,就是要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当好领导的一个“看家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在引领创新中争做“照明灯”,不当“手电筒”。实践表明,领导干部崇尚创新、带头创新,既是对创新的无声支持,也是一个正面导向,必然会带起本单位本部门人人崇尚创新的风气,形成人人努力创新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