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侯且岸:【学党史】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2)

二、李大钊的建党思想

李大钊的建党思路直接源于他的政党观,其核心内容是“中心势力”论和“大团体”思想。这与李大钊的组织构想有着直接关联。1921年3月,李大钊在他唯一一篇分析“党的建设”的文章——《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明确表示:我们未来要建立的“大团体”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团体”,它必须是“强固精密”的组织,它将使“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依托”。

李大钊回顾了世界政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政党之发达,则人类组织能力之进步,又极可惊”;“至于欧美社会方面,只要有两人以上的公同行动,就成一个团体的组织”;“都称之为Party。他们团体生活之习惯,几若出自天性,由小扩大,所以议会、政党,亦都行之若素”;“所有社会事业才能这样发达”;“最近时代的劳动团体,以及各种社会党,组织更精密,势力更强大”;“俄罗斯共产党,党员六十万人,以六十万人之大活跃,而建设一个赤色国家。这种团体的组织与训练,真是可骇”。

对比之下,李大钊感到中国的落后:“近二三年来,人民厌弃政党已达极点,但是我们虽然厌弃政党,究竟也要另有团体以为替代,否则不能实行改革事业”;“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团体发生,俨然革新运动中之惟一团体。其实学生虽有几许热心侠气,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正多”。

李大钊的这一“大团体”思想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国共合作,衍生出打破党派界限、超越政党利益、弥合政治分歧的政治合作思路,体现出理性的政治智慧。

第一次国共合作不是偶然的,当时从表面上看国共两党需要合作完成北伐,实际上则是要通过合作来改造国民党,振兴整个国民革命。在孙中山看来,当时的国民党如同一个“就要死的人”,“这种合作将会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一直对国民党心怀不满,在其《建国方略》中力倡“心理建设”,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国民党党员“信仰不笃”。他认为:“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据此,他集中分析和批判了所谓的“知易行难”说。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孙中山是把解决认识论问题作为立党、建国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的,其意义非同寻常。“心理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核心切中了国民党的问题要害所在。因此,以“心理建设”为基础,孙中山力图从根本上改造国民党,使之成为国民革命的真正先锋。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说,“孙中山先生因陈炯明之叛变,避居上海。钊曾赴上海与孙先生晤面,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虽是寥寥数语,但却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政党的兴衰与国家的兴亡。他们都希望通过改造国民党来救中国,这是时代的主题。

1923年,对李大钊来说是格外繁忙的一年。这年1月,他的次子出生,李大钊给他起名“光华”,他视国民党的改造与共产党的成立同为振兴中华的国民革命伟业,内心充满着希望。

1923年10月19日,孙中山指定廖仲恺、李大钊等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并请孙伯兰密电李大钊来沪会商改组工作。11月25日,正式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表示“务求主义详明,政策切实,而符民众所渴望”;“吾党奋斗之成功,将系于此”。1923年,李大钊抵沪就达12次之多,平均每月一次,一面推进国共合作,一面还进行专题学术演讲。

1923年4月,李大钊在《向导》发表《普遍全国的国民党》一文,从理论上丰富了孙中山的建党学说,也完善了自己的建党思路。与《建国方略》相联系,李大钊继续反思国民党的根本弱点。他指出,对国民党来说,“‘推倒满州’是一个早熟的果实,反以延缓了国民运动的发育。自从第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受了北洋军阀重大的打击,一般懦弱的国民,不敢去参加国民党,国民党亦因此自懦,荒废了并且轻蔑了宣传和组织的工夫,只顾以武力抵抗武力,不大看重民众运动的势力,这不能不说是国民党的错误”。显然,启蒙民众是未来国民党的中心工作。他接着写道,“今日的国民党,应当挺身而出,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挂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集合在国民党的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因为“一个政治革命的党,必须看重普遍的国民运动。要想发展普遍的国民的运动,必须有普遍的国民的组织”。因此,“要使国民党普遍于全中国,不要使国民党自画于广东;要使全中国为国民党所捉住,不要使国民党为广东所捉住;要使国民党成功一个全国民的国民党,不要听从他仅仅成功一个广东和海外华侨的国民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李大钊的建党思路,特别是他特有的“大团体”思想又随着中国政治情势的变化有了新发展,即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演变为国民革命,政党的主体亦从共产党变成国民党。李大钊寄希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最广泛地团结全体国民,成为全国的中心势力,担当起国民革命的重任。这鲜明体现中国革命分两步来进行的特点,是后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雏形。应该说,这也是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思考的理论成果。

随着国民革命的深入,李大钊更加感到国民党存在的重要性,他希望在“中山主义”的影响下,国民党“实具有中心位置”,“使国民党注重工农的组织而成为普遍的群众的党,使中国国民运动很密切的与世界革命运动相联结”。他预言,“中山主义所指导的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亦必要影响到英国,经过英国影响到欧洲,到全世界”。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