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

摘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史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我们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改变中国和改变世界的,我们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原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充满自信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任务和发展道路。全会还以决议的形式,号召全党要“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把握,已经克服并超越了狭隘的经验性认识,成熟并升华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原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自六届六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始终沿着更加自觉、趋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和前进,这是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事业最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看来,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56年1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9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是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原理。

具体原理我们可以再细分一下,包括:客观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原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和发展规律的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原理;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原理;等等。

(二)中国的具体实际

中国的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基本的国情,也包括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所积累的经验,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就明确论述了“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的思想。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要干什么?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原因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在的要求。要不断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必须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必须要使正确的理论紧密联系变动不居的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也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只是无产阶级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具体的策略本身,各国无产阶级要找到这种策略,需要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它不是教条的,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没有出路。

其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始终不变的一个主题。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也就是说,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是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只能解决当时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而新的实践本身也需要新的理论。

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他还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科学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要坚持。

同时,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实质就是理论创新,就是要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再从实践经验中总结、提升为理论,再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去指导、推动工作。

其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必然要求。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具体情况不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必然具有多样性。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五,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的朴素唯物主义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但我们也需要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艰难历史过程。

1949年8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指出:“自从一八四○年英国人侵略中国以来,……所有这一切侵略战争,加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的仇恨,使中国人想一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从斗争中团结起来。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积一百零九年的经验,积几百次大小斗争的经验,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成功。”“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在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的武器后,革命先驱们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也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也曾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的一些思想,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当时主要精力都放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上面。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中讲道:以下再谈谈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完整、深刻、系统认识的是毛泽东同志,当然这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在关于主观主义的部分,毛泽东提出了纠正的方法,其中前两条是: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第一条强调的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的具体实际,这是一条基本要求。第二条讲的是怎样运用起来去做好基本工作,就是要开展调查和研究。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从遵义会议里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照搬理论写不出自己辉煌的历史,复制别人的模式开辟不出自己的道路,按照城市中心论而不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中结合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堪称经典的论述:“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历史进程,但它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高歌猛进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些作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间是存在的,因此要提高全体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开始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照抄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等体制模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后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这些弊端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1956年初,党中央就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那么,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以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同年党的八大制定反映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以及1957年毛泽东同志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等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

当时,我们党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等观点。同时,我们党还提出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针政策后来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正本清源,有步骤地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并且明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党的十三大报告还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调研,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作了论述,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

(一)形成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经过一百年的奋斗,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靠的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形成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就

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伟大的成就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治理中国这样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常复杂民族宗教结构乃至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是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学习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梳理和概括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重大历史意义就是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

新的工作作风,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学习党史,也要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丢老祖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一些人那里好像不行了、过时了,这都是错误的。

2010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历来坚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以更好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尽管不同时期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背景、任务、内容、做法有所不同,但每一次都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来推进、来检验,把集中教育活动作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进工作的总动员,使全党创造活力和奋进动力得到广泛激发;每一次都突出理论武装的重要作用,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情上真诚认同、政治上坚定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使党的创新理论得到广泛普及”。

(二)坚持立足国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国情。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对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也要吸收。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实现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我们既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同时,还要坚持以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为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就不能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经验也说明了我们注重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推进了理论创新,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充满生机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党史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我们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改变中国和改变世界的,我们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论创新还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要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都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因此我们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也永无止境。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许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条,这样就阻碍了理论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偏离这个思想路线,再好的理论也会成为僵化、空洞的教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只有经过这个环节,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成为创造性的理论。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简单抄袭外国套路,是同理论创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依靠群众还是依靠少数人,是能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联系群众和联系实际是一致的,联系实际最根本的就是联系群众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主体,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很多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从经典作家的论断里寻找答案,总是希望从共产国际的指示里寻找依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障碍。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我们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据宣讲家网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