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冯秀军: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4)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战“疫”中的伟大团结精神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故事。

2020年初,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紧急叫停了我们在春节前夕的喜庆和祥和。1月23号,九省通衢的武汉宣布“封城”,全国各省纷纷启动了一级响应。1月30号,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中国人民是怎样扼住了“新冠毒魔”的咽喉?我想,首先是因为这场战“疫”本身就是一场人民战争,它靠的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我们知道,在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像蜉蝣和微尘一样。也正因为如此,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他的答案是:“人能群,而彼不能群。”创造武汉“大决战”奇迹、中国战“疫”奇迹的,正是这种“群”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当然,也正是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当中,我们形成了风雨同舟的伟大团结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诗歌、成语、典故,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成语如:唇齿相依、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古语如: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诗经·秦风·无衣》所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生动表达了先人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浓烈情感。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这首诗歌还有一个现代版的真实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半条棉被”的故事,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正是靠了这“半条棉被”的精神,中国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创造了无数战天斗地、抵御外侮的人间奇迹。

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建筑工程奇迹,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团结奋斗;14年抗日战争,积贫积弱的中国能打败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靠的是四万万同胞同生共死、同仇敌忾;红旗渠、“两弹一星”、大庆油田,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在困难面前,在灾难面前,靠的是中国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我相信,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今天,这场阻击看不见毒魔的战“疫”,也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大家可能都清晰地记得,在武汉“封城”后的一天晚上,上百万武汉人民隔窗齐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歌声不是隔离的孤独,也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中华民族愈挫愈奋、愈强更强,越是艰难险阻,更加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14亿多中国人的洪荒之力一旦汇聚,就是淹死病毒的汪洋大海,就是阻击疫情的万里长城。

在疫情阻击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哪里?就在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里。

在这场战“疫”中,医院就是前线,医护就是战士。人们都记住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逆行奔赴武汉的样子,记住了73岁的李兰娟院士走出重症病房,她脸上深深的印痕。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四大医疗“天团”驰援武汉。天南地北,无问西东,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驰援武汉,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奔赴湖北,200余支医疗队、3万余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14亿多国人的安危,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有人问我们的医护人员,“医者,此去欲何?”他们的回答是:“战病疫,救苍生!”有人再问:“若一去不回?”他们的回答是:“便一去不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战“疫”中的白衣天使们,就是守卫我们家国安宁的时代英雄。

在抗击疫情的战“疫”里,这种团结精神无处不在:它们在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里,在“建筑狂魔”的日夜兼程里,在警务人员的风雪坚守里,在河南国家级贫困县300位村民徒手三天拔出援助湖北的十万斤大葱里,在全国各地的“搬家式”援助里,在快递小哥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车程里;在15岁少年千里走单骑,从国外运回的口罩里,在从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的大哥“免贵中国人”的霸气回应里;当然,也在一声令下,十几亿中国人的自觉自律里……有人说,中国有全天下、全世界最好的人民,我们的人民就是用善良仁爱,用坚强勇敢,用团结守望,铸就了防控病毒的天罗地网、铜墙铁壁。这场战“疫”是一场中国制度的“烈火大考”,它验出了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金”。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疫”是新冠病毒给中国制度的一张难度系数超高的“试卷”。14亿多的人口基数,近8万的病患基数,病毒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同时又叠加了春运,这场大考是全世界独一份的难题,中国该怎样应考,又是怎样应考的呢?我们今天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就是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破了这个天大的难题。

中国制度在这次战“疫”中显示出领导核心的“硬核”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中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令行禁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过去,而所有打不倒我们的灾难,都将成就伟大的传奇。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了中国14亿多人口全民参战的史诗级战“疫”,注定会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而那其中流传千古的必定有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团结精神。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