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绿色化激荡中国高质量发展脉动

数字化和绿色化激荡中国高质量发展脉动

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于2021年9月7日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分为开幕式暨主论坛和三场平行分论坛。该论坛的举办,是为了动员聚集各行业各政府部门,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

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若不能在本世纪中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净零,那么把全球气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以内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在此背景下,实现碳中和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作为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中和限期的国家,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一方面,能源结构相对单一。我国的能源结构可以概括为“多煤少油缺气”,而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时间跨度相对较短。部分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碳达峰,承诺2050年碳中和目标,发达国家普遍有长达45年至70年的窗口期,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预留了30年时间,平台期和缓冲时间明显短,挑战和难度更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尽管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执政理念,标志着中国将告别依靠高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进而转变为依靠科技促进绿色发展,实现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伴随着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推进,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实现降低能耗,加快重铸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的目标。

数字化发展战略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得益彰,数字技术本身就致力于提高效率。低碳化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机遇,相较于早期高速发展阶段,“双碳”目标不仅能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还将引领全产业链生态重构,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方面,国家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追踪减排效果来持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逐步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双化”融合的发展格局。

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是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以数字化推动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907/114144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