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北京冬奥会的人文遗产与世界意义

报告人: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简 介:北京冬奥会传递出当下全球需要的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开阔开朗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崇尚和发扬。本期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从北京冬奥会人文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新融合等七个方面,分析北京冬奥会对我国与世界的意义。
总播放:36977
发布时间:2022-02-21 14:12
  • 北京冬奥会更充分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从“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节气流转,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句创造性地呈现在冬奥会开幕式中,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新的融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式浪漫展开,介绍我国冰雪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文稿][课件]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北京冬奥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人类生命共同体、人类健康共同体的理念丰富发展了奥林匹克价值观,精心擘画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历史遗产,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长久的精神遗产。[文稿][课件]

  • 带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化为了现实。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伟大实践,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文稿][课件]

  • 遵循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冬奥会提出了“共享办奥”与“开放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再次来到中国,传承久远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又一次对话、交流。尤其是“春节+冬奥”氛围推动古老东方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完美融合,是奥林匹克“更团结”新格言的生动体现。[文稿][课件]

  • 我们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也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并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减排量等方式,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文稿][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介绍,除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裸眼3D视效、LED解决方案、动作捕捉互动系统等之外,还有冬奥村的智能床、智慧餐厅、炒菜机器人、智慧防疫员,赛场上的5G“云”转播、超高速摄像机,以及运动员场下训练时的分析系统与VR模拟系统等。[文稿][课件]

  •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核心是积极快乐的生活哲学与生命美学。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所有人不论肤色、不论贫富,都能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积极追求。总而言之,它追求人的精神和力量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文稿][课件]

     

    金-专家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2022年春节火出圈的北京冬奥会,展现了一个关于复兴征程的中国故事,一个中国人由内而外走向“文化自信”的当代出场式。

    奥运会作为当代世界传播规模最大的全球盛典,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的世界文化“嘉年华”。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全球华人和喜欢中国文化的各国人士欢乐喜庆的中华文化“嘉年华”。2000多年来,从地中海到太平洋西岸,两个“嘉年华”首次因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相遇,融合成一个人类文明快乐的节庆盛典,这是人类千年难遇的文明缘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团结”精神的最佳体现,必将迸发出无比灿烂的文明之光。

    中国人关于奥运的梦想始于1908年南开学子在《天津青年》中提出奥运三问:中国人何时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何时能获得一块奥运奖牌?中国何时能举办一届奥运会?历史走过百年,中国人终于在2008年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圆梦北京。2022年,我们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第24届冬奥会盛大开幕,“双奥之城”的北京无疑将再次创造历史,续写辉煌。

    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开幕,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战胜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新的传奇,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北京冬奥会人文遗产:开幕式

    2022年2月4日晚,世界沸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开始,从“雨水”到“立春”,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绿色的“秧苗”长了起来,随风摇摆,变成蒲公英,被孩童轻轻吹散,化作“立春”造型的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瞬间燃爆现场。接着,“黄河之水天上来”,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铺满全场,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几名冰球运动员挥杆击“球”,“冰立方”逐渐碎裂,巨大的冰雪五环渐渐露出真容,缓缓上升。几个冰墩墩共同推开场地正后方的“中国门”,开幕式大屏幕上出现了月亮,而这正是当晚的月相。“你抬头看,我邀请全世界共享今晚的月亮。”这一刻,我们才明白什么叫作“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总的来说,北京冬奥会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从“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节气流转,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句,创造性地呈现在冬奥会开幕式中,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新的融合。

    历史总是眷顾那些人类首次的开拓者。2005年,科考队员在新疆阿勒泰汗德尕特乡的山涧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古阿勒泰人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岩画。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源地。

    翻开史书,查点冰雪行迹,我们发现中国有关滑雪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四处奔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橇,据《史记正义》解释,“形状如船而短小,两头略微翘起,人曲一脚,在泥上行进”,后来被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这就是雪橇。中国古代北方,渔猎民族称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为“木马”。它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在雪地上滑行,叫“踏板”,后来发展为滑雪板;另一种可以在冰上滑行,又叫“乌拉划子”,即初型的滑冰鞋。

    我国的滑冰运动出现较早。《宋史》上就有皇帝“幸后苑,观冰嬉”的记载。冰嬉,即各种冰上活动项目的统称。这项活动在清代甚为流行。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瀚所绘的《冰嬉图》和金昆、程志道和福隆安绘制的《冰嬉图》,都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每人表演时还要做各种动作:有花样滑冰动作,杂技动作,还有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余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结合,以中国文化精华来丰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凸显了北京冬奥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也是北京冬奥会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贡献。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