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政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报告人:王兆雷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简 介: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研究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经验,法制、法治以及人治的关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于法治建设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总播放:50661
发布时间:2022-03-17 10:3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研究员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坚持的五项原则、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等方面,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经验。[文稿][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研究员阐述了法制与法治的概念及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王兆雷研究员指出,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是第二位的,政府权威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为人治理念服务的。当法制与法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种超越所有权威,包括政府权威、道德权威在内的社会权威,法律成了所有社会群体、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 [文稿][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研究员指出,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国家除了颁布大量新的法律规范,从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层面推进基层司法建设之外,还要通过普法活动、鼓励媒体对成功案件进行报道等方式来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的威信。1985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拉开了普法活动的序幕。[文稿][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研究员从法律“移植派”与“本土资源派”的争论谈起,指出其争论的实质就是法律的普适性和地方性之间孰是孰非的问题,并从法律现代化的逻辑、现代性与地方性的互动、现代性与地方性平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王兆雷研究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文稿][课件]

     

    QQ截图20220317092455

    王兆雷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点击观看课件

    一、党的十八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经验

    (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坚持的五项原则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下面我重点讲解一下其中两项原则。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2.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就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三)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主要强调的是自觉性,自觉性来自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约束。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尊老爱幼,这既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是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的一种价值取向。

    (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