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地评线】京彩好评: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新特点,我们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始终筑牢底线思维,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民之小事,国之大事。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必须坚持以社会公平为导向,紧紧抓住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进一步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尤其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时刻都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针对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城乡分布不均等问题,针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稳定性不强、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不畅等问题,针对社会收入分配还不尽合理和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仍然偏大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块民生短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尽最大可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聚焦民生难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传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特别针对摆脱贫困的县,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