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让北京更加宜居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让北京更加宜居美丽

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等不来、喊不来的。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增加全年优良天数,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发生,实现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些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从源头实施生态修复。

按照“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原则为北京“增绿”。为了守护北京的绿水青山,早在2005年北京市就开始实行城市功能分区,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以及房山、昌平两个区的山区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要求关闭煤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客土回填”“挂网喷附”“边坡修护”等措施,让一面面裸露崖壁有了绿色,遍体鳞伤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衣”。仅2021年,北京市就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市民不仅可以推窗见景,出门见绿,还跟刺猬、黄鼬、红脚隼等野生动物有了“偶遇”。

围绕“双碳目标”目标,推动节能减排。能源供给方面的清洁低碳和高效利用,是解决污染源头问题的关键。为此,北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加快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实现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同时,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少的高精尖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能等产业,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近11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7万辆,国五及以上车辆占比超70%,车型结构达到全国最优;另外对93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方案。

统筹区域协同治污,提升生态保护成效。为准确把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北京始终坚持协同控制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通过实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管控,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成效;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抓手,推进本地治污和区域协同相结合,让生态修复更好地满足百姓期待。数据显示:全市新建设污水管线568公里,完成322个村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95.8%,完成1000余条小微水体治理,实现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同时,完成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大兴凤河通过生态修复,从过去“臭水河”“蚊子河”变身为“清水河”“幸福河”。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黑鳍鳈和植物北京水毛茛,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被发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要我们继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并持之以恒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相信,今后不仅会有更多的“山水精灵”会悄然而至来到人们的身边,也会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百姓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512/1167134.shtml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