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曹鹏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3)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势,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比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小康”是没有水分的小康。没有水分的小康就要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生态上有大的改善和改观,不能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低标准、低要求、低档次。不光有着经济规模的增加,更主要的还有经济内涵、经济质量、经济的科技含量、经济发展内在价值的极大优化和改善。要把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增长变成内涵丰富型的经济增长,要把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变成质量型的经济增长,要把规模型的经济增长变成科技型的经济增长。这就是全面小康应该包含的重要含义,即经济增长是好的增长。好的经济是一个共赢的概念,既发展了经济,又是环境友好型的经济,能够为改善公共服务做出贡献。好的经济关键在什么?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民主和法治,二者缺一不可。民主是人民自下而上的主张自己的权益,法治是国家自上而下的保护民众的权益。民主和法治最终都落到权益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殊途同归,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因此,要把“自下而上”的力量和“自上而下”的力量结合起来,要把自觉性的力量和自发性的力量结合起来。国家法律代表着强制力,这种强制力在所有人面前都有效。民众的意愿和自觉性与国家法律的规范性之间,要寻求统一。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也就是说,从价值观到社会文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再到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各个层面上都要得到显著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方面要求,十分全面且清晰。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实践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生态文明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全面深化改革要重点建立、加强和完善的制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架桥铺路、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吹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正是在这一揽子全面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发展。

比如,在消除贫困方面。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人类反贫困事业当中,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先后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完成了全世界70%以上的减贫任务。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如此大规模的减贫成就,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做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中国基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以后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的宗旨信念、意志决心,消除绝对贫困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实干实闯的干劲,消除绝对贫困也不可能完成。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亿万群众的脱贫攻坚的工作,让亿万群众脱贫,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践行。

完成脱贫攻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讲:“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国家的远景战略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