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科学救国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最早的一批党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近代科学技术背景或较早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他们对于在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比其同代人理解得更深切更全面。比如,陈独秀1919年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大力宣扬“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
在更早,1914年,康奈尔大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发起创办了《科学》月刊。同年8月,他们又创办了中国科学社。《科学》最早由文言文写成,1915年在上海出版发行。不久后,《科学》杂志成为国内传播科学思想的前沿阵地,其内容还影响了陈独秀等人创办的《新青年》。
1945年,毛泽东同志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为什么要提这段经典对话,就是因为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关系,是一个整体,科学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还有,像科学家武衡、李强等都是在党的指导下,从事一些我国早期的科学技术工作。
三、革命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科技事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科学工作。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就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院与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徐特立在1940年曾指出,“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科学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前进中的政党必须要把握住前进中的科学。”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
陈云同志曾指出,自然科学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共产党人对于自然科学是重视的,是尊重的。自然科学家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可以大大发展的。自然科学界目前在边区的任务,是研究发展边区已有经济建设基础的问题。
四、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任务,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在第一个里程碑下,我国拥有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科技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二个里程碑: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第三个里程碑: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举措,引领科技教育事业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四个里程碑: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第五个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中国特色,着眼全球发展大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在目标上,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在战略上,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路径上,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的科技创新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