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韩文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各民族梦寐以求的神圣目标,也是凝聚了深厚民族感情的庄严口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追求,极大地激励着中华各民族奋发进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代表了各民族的共同意志,关系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及各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奋斗。尤其是1840年以来,当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时,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此时,中华各民族从自发联合逐步走向自觉联合,坚决抵抗和打击各种侵略者,捍卫祖国统一。例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广东前线作战的就有汉、满、蒙古、藏、羌、苗、土家、回等民族的将士,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各族人民“哭声达于四野”,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日本侵入台湾后,台湾各族人民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军,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华儿女捍卫祖国统一、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强决心。在西南边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地,各族人民自发联合起来,并肩作战,抵御外侮。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组织建立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在他的一篇文章《救亡决论》里提出了“救亡”口号。这两个口号提出后,回响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天空,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号召“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自觉联合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如今,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也伴随着无数挑战与困境。因此,我们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牢民族团结的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存、繁衍着众多民族,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交往的良好环境。中国的民族分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状况,民族交错居住是民族交往和关系良好的结果。

由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与民族的性质和民族的发展程度相联系,因而民族关系要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受一定社会民族政策的影响。私有制社会中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受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制约的。历史上存在各族劳动人民密切交往、互相学习、互通有无的友好关系,统治阶级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有时也会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间友好交往的社会环境,如册封、和亲、盟誓、安抚、互市等政策。这些做法,客观上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间的往来,加强了民族间的各种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受阶级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在民族关系中仍然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因此,在阶级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然表现特征各异,但是民族间的摩擦、冲突时有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自己的统治地位,提出了“民族平等”口号,但当它登上政治舞台后,转而侵略、压迫异民族。所以,只有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斗争并取得胜利,才能获得民族的真正解放,才能建立起全新的民族关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团结,开辟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有的私有制度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它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做了明确规定,对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